文 | 屈歌

在“与师面对面”活动中,弗莱明除了让歌唱者口含吸管演唱,以达到放松喉口、扩大口咽容积、降低喉位等目的外,她还运用了“舌面放糖”、“葛优躺”以及“咬铅笔”等“非常规”的训练方法。这些针对不同歌者发声问题的特殊方法,都立竿见影地发挥了作用,使歌者的歌唱迅速得到改善。那么,这些看似和歌唱没有直接关系的特殊的方法,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其中的道理又是如何呢?

2.舌面放糖

大师课中,为解决舌部不放松、声音“暗淡、透不出来”的问题,弗莱明使用了一个温情而甜蜜的方法——把一小粒糖放到了歌者的舌头上,并要求歌者舌头适当前伸、舒适放松。当天的一位女歌手,就这样在舌面上放着一小粒糖的情况下,发声歌唱。在弗莱明的启发引导下,这位歌手的声音迅速取得很好的改进。

其实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同样把舌部放松的要求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相关的练习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有的要求歌唱时要“舌面放平”,要让舌头尽量处于平躺着的状态;有的要求用“舌头前伸”的方法训练发声。林俊卿博士的“咽音训练法”不仅要求舌头要平躺在口腔底部,还要保持舌面向下凹成“直沟”。同时为了放松舌部,还提倡“张大口甩舌头”的练习方法。有的教师甚至还采用把舌头拉出来的方式练习发声。应该说,不论哪种训练方法,只要适用于学生的具体问题,且运用恰当,都有可能发挥有益的作用。但在这里,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方法背后的生理学真相及其科学道理是什么?

王洁实个人资料简介,毛阿敏是江青的女儿吗

首先,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舌这个器官。舌,是人类口腔内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由多个方向的肌肉群组合构成,具有向多个方向运动的能力。它不仅具有辨别味道、帮助咀嚼食物、吞咽等功能,还是极为重要的、帮助发出不同声音的调音器官。人类之所以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形成各种各样的语言,与舌头的调控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调节舌与牙齿、硬腭或软腭间,或完全阻塞、或形成窄缝等不同的状态,而发出舌尖辅音“D、T、N、L.Z、C、S”、舌面音“J.Q、X”、舌根音“G、K.H”、卷舌音“Zh、Ch、Sh、R”等。同时,我们还要在声带振动发声时,运用舌头的位置与状态的变化,调节口咽腔(声道的一部分)的空间状态,从而发出不同的音色,形成我们熟知的不同单元音或复合元音。

图一:口腔前视图

王洁实个人资料简介,毛阿敏是江青的女儿吗

展开全文

图二:头颈部侧视剖面图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探讨一下弗莱明“舌面放糖”的道理所在。其一,为了不让放在舌面的糖滑落,歌者必然要将舌面尽可能放平。这种“被动”的舌面放平动作,客观上有助于使紧张的舌头松弛下来。其二,舌头表面密布味蕾,包括舌尖在内的舌头前部对甜味特别敏感,把小糖粒放置于这个部位,人们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甜味感受,这种感受有助于转移人的注意力,有助于舌的放松。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在往歌者舌面上放糖之前,弗莱明反复做出伸舌头发声的示范动作,这又是如何呢?

大师课中,弗莱明提醒在座的学员和观众,要从网络上找一些MRI(磁共振成像)的图片,仔细观察口腔内器官的生理形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我们找到了两张口腔的解剖图片。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薄薄的舌面平躺在口腔底部,看起来舌占口腔的比例并不很大。对比图二头颈部侧视图可见,虽然舌头前部肌肉的体积较小,其后面的舌根部有大块肌肉。而且舌根部后下方紧挨着一个被称为“会厌”的器官。

图三:喉的前视图(左)和后视图(右)

(英文中文对照:epigloT.I.→会厌;hyoid B.ne→舌骨;thyroid cartilage→甲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杓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环状软骨;trachea→气管)

由图三喉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可见,会厌(epigLottis),位于舌骨和舌根后面的气道入口处,其主体由软骨构成,软骨外面覆盖以粘膜和软组织。吸气或发声时,会厌抬举竖立;吞咽时,向下运动覆盖在喉口上。当舌头因紧张而使舌根部向后、向下压缩时,舌根的大块肌肉就会直接压迫在会厌上,使原本歌唱发声时应该竖立的会厌向喉口方向倒下,并遮盖在喉口上。这一动作的后果,与用手捂着喇叭口演奏小号一样,都会使声音音色发闷、变暗。一些声乐初学者,采用舌根下压的方法以“降低喉头”,获得所谓“浑厚”的嗓音,这不仅会压迫会厌,破坏声道的畅通,严重时还会纵向压缩对于嗓音音色意义重大的喉室空间,最终严重影响到声音的传播与投射,使嗓音出现暗淡、压抑的音色。

弗莱明舌面放糖及伸出舌头歌唱的要求,其目的都是放松舌体,避免舌根部对会厌的压迫,消除影响喉口扩展的不当用力。这种要求和我们传统歌唱理论中强调的“说就是唱、唱就是说”,“像说话一样歌唱”的生理学原理是一致的。因为,极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压着舌头讲话的。明白这些道理后,我们不仅可以采用“舌面放糖”、“伸舌头”、甚至是“张大口甩舌头”的练习方法,也可用此道理为指导,探索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3.“葛优躺”的启示

弗莱明让学生躺在地上体会放松状态下演唱。 (牛小北/摄)

在弗莱明短暂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位由于身体紧张而导致声音不够松弛的歌手,她要求歌手像流行于网络的“葛优躺”一样,“慵懒地瘫坐”在沙发上歌唱。再后来,更是让这位歌者躺在地板上歌唱。这与我们熟知的“站如松、坐如钟”之类的身体姿态要求差别极大!弗莱明这么要求的用意何在呢?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身体的任一部位紧张,都有可能导致其他部位不自觉地用力。我们从歌者歌声里听到的“不放松”,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纯由于发声器官本身的紧张、束缚所带来,而是由歌者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整个身体的不放松所引起。比如,弗莱明在课上看到歌者的肩部比较紧张,反复要求他放松肩膀。由于机体的密切关联性,肩部过于紧张不仅会使脖颈产生不当用力,肩部的紧张还会对胸廓的扩展产生制约力,不利于歌者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持。

如果说,舌面放糖是为了放松口咽腔内部器官,进而消除其内部不当用力的话,“葛优躺”的要求则主要是为了消除影响到嗓音发声的外部不当用力。如,脖颈处、肩部、腰臀部、腿关节等部位的紧张外力,均属于后者。这种慵懒的“葛优躺”或躺在地板上歌唱的方法,可使人的身体完全松弛下来。但歌唱发声毕竟是呼吸肌肉与发声器官协调运动的结果,这种“完全的松弛”并不完全适用于歌唱发声。这种训练方法的直接目的,并不是要把这种“完全松弛”直接应用于歌唱,而是通过此类全身放松的体验,减轻或消除声道内外部的不当用力。

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我国声乐教育家针对身体不当用力的训练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除了常规的叹气放松,沉肩落肘、轻晃脖颈等方法外,也有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在此前采访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现年86岁的卢德武教授时,他介绍了当年培养邓玉华、王洁实、格桑曲珍等歌唱家时使用的一种特殊方法。为了让学生先把紧张的身体松弛下来,卢先生提倡一种被其称为“触电”的练习方法。此法要求学生体会并模拟“触电”时身体不受控制的、非常放松的抖动,来体验身体放松的感觉,并把这种放松的感觉运用到歌唱发声中。这种“非常规”的训练方法,同样在卢先生的学生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只要我们了解歌唱发声理想的生理状态,明白其生理运动原理,理解这些生理调节对歌唱发声的声学意义,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特殊”方法,都是可以理解、并且是可以尝试的——只要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发声器官形态及其协调配合,逼近或达到理想歌唱的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