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

盛名之时未成年

刘亦菲第一次在大多数人眼中出现的时候,还是在张恨水原著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中饰演白秀珠,人设是比她当时实际年龄大了好几岁的豪门小姐,她在戏中穿着民国时的淑女服饰,身材高挑,妆容精致。虽然这是刘亦菲第一次主演的电视剧,但当年在央视频道黄金档首播后就获得了高达7.68% 的平均收视率,很多人深深地记住了她,甚至并没有意识到,她还是一个少女。

自此,这个尚在青春期的姑娘红了,因为几乎没人见过像她一样美得不像真人的女子,如同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颇有几分“此女只应天上有”的意味。刘亦菲开始受到远多于同龄人的关注,那时,她接受了很多采访,答问的时候规规矩矩,很爱笑,始终挺拔着腰背—这个习惯保留到了今天,聊的话题和每个同龄女孩也并无太大差异,比如收藏了满屋子的水晶,向往成为奥黛丽·赫本那样的女人,觉得布拉德·皮特是全世界最帅的男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刘亦菲个人资料,刘亦菲个人资料介绍

人们对她充满好奇,像刘亦菲这样清澈的女孩儿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她曾在微博上晒出妈妈、外婆年轻时候的照片,笑称自己是“家里长得最不好看的”。十岁那年,刘亦菲被送进纽约陌生的学校,敏感而细腻地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但她从未想过要逃避。虽然看似是保护在象牙塔里的公主,其实自小便早早走出去看了这大千世界,面对和适应着生活环境的转换。

回来之后的事,大家都再熟悉不过。15 岁起,这个女孩就开始在星途接连画上惊叹号。《金粉世家》、《天龙八部》、《仙剑奇侠传》……不过18 岁的刘亦菲,已经接连拍了好几部拿得出手的电视剧作品,身负盛名。在她18 岁生日前几天,她还在准备去日本接受声乐、舞蹈及日文特训,和所有同龄少女一样,她也很爱艾薇儿的轻摇滚,王菲的歌是K T V 必点曲目。一年多后,她出了一张同名专辑,甚至还有一张日语专辑《All My Words》,是元气满满的甜美少女风,现在听也很好听。除了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她还找到了心之所向—她尝试过唱歌,但仍然清楚地知道,只有演戏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这几乎是从三岁时就认定的事情,那年,刘亦菲因为一本满是好莱坞电影海报的挂历萌生了“演员梦”,幼小的她指着挂历跟姥姥说:“将来我也想像他们那样。”

她用很淡然的态度聊起自己的拍摄《神雕侠侣》的经历,那时的电视剧拍摄条件艰苦:冬天跳进冰河;雨天在泥水里滚;每天都要吊威亚在几十米的高空中拍高难度动作;最长一次试过两天三夜没睡觉,艰苦卓绝的拍摄过程,让她对表演生出敬畏之心。未曾想,却因这个角色让她成为小龙女的最佳代言人,多年以后,刘亦菲版的小龙女成为了大家心目中最经典的荧幕形象之一,而刘亦菲自己也没想到,还会有另一位“姑姑”在十几年后的未来等待着她。

展开全文

现在再回头看,那一段时间对刘亦菲而言,可以算作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正彷徨在十字路口的她,刚刚成年,就要为自己选择未来的方向

刘亦菲

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奥义

之后几年,在电影中摸爬滚打的刘亦菲在公众眼中已经脱胎换骨,她没再演电视剧。依旧柔和的外表之下平添了一股锋利之气,那气场虽细微,离近了却能察觉到。巨星围绕下的刘亦菲以20 岁之年纪签约好莱坞著名经纪公司,她的面目依然美好清澈,她的脊背仍然挺直着,但她已真正地成为了一个明星

《功夫之王》后,她突然给自己放了两年的长假,去洛杉矶游学。她推掉了很多工作,褪下锦衣华服,剥离了一个尚且贪恋“明星”光环的自己,重新走进校园当起了学生,学习表演、武术、语言、舞蹈……她在蛰伏,等待一个被唤醒的契机。一盘棋局赌生死,《围棋少女》这本全册鲜有对白的小说终于在她耳边将她唤醒,她开始觉得,“我才开始真正是个演员”。这一段看似沉静的蛰伏,却是更重要的成长与自我觉醒。

甫一进入这个行业便获得盛名,在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真正成型的年纪,但刘亦菲对最初理想的坚定信念从未改变过,对生命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都是从角色的体验中获得的,现在,刘亦菲仍然认为,表演是她人生里最重要的事。

曾经的小龙女和赵灵儿这两个经典角色,让刘亦菲成为观众心目中无可取代的“神仙姐姐”,这称号伴随她至今。但近几年,她似乎不再只是大家一直以来认知中的那个“仙女”了,你常常可以在她身上发现一点小叛逆的成分。去巴黎时装周Dior 秀场看秀时,她内穿休闲牛仔裤,外搭Dior2017 春夏系列新品仙女裙,落落大方地出现在大家面前,被指“看个秀就撩到了全世界”。拍摄本期BAZAAR封面之前,她也直言曾想尝试一组暗黑系偏歌特风格的片子。拍摄时自己收拾好行李就去了巴黎,镜头里也常常捕捉到她大口吃甜点的样貌,聊天时触发笑点就忽然笑趴在床上,采访结束时也是自己拿着钥匙独自下地库开车回家,轻装简从,面目坦然得仿佛自己并不是那个万众瞩目的明星。大家眼中刘亦菲也许是“仙”出新境界的梦幻双鱼,但实际上她是个脚踏实地的、接地气的处女座。私底下的时候,“仙”这个“包袱”并不存在。对刘亦菲来讲,敢于去分析自己和面对自己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题,认清“我是谁”,并能够直面最真实的自己,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的最重要的成长。

除了演戏,阅读也是刘亦菲不断向自己提问并寻求答案的过程。她爱读书,这成了“世人皆知的秘密”,通过读书的方式向内倾听自己最真实的心声。她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朗达???·???拜恩的《秘密》、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从而领会到“活在当下”和“外人如何看待你无关紧要,最重要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奥义。她又找来福柯、黑格尔、弗洛伊德的著作去钻研,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当视野变开阔以后,很多事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或方向,它其实有更多...可能性。

转换了思路以后,她开始用直觉挑选喜欢的角色,哪怕之前没有看过导演的作品,或者剧本有不合逻辑的地方,但她会想:它有没有闪光点?如果闪光点放大,其他的问题可不可以解决?如果别人不能帮你解决,你自己能不能解决?她不会再因为一点问题就推拒,最后却发现,通常自己担心的,结果反而会变成最出彩的部分。《恋爱通告》、《倩女幽魂》、《鸿门宴》、《铜雀台》、《四大名捕》、《露水红颜》、《第三种爱情》、《夜孔雀》、《原来你还在这里》、《营救飞虎队》、《一代妖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已打开,她勇敢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时间在她身上锻造出一种年轻的成熟感,这是刘亦菲最好的时光,因为她明白了自己的心,明白任何标签贴到自己身上都不用撕下,“就算它们将我全身都贴满,我该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人”。她清清楚楚地知道,所有的纠结不过“其实就是看你敢不敢用自己的自信心撑起胆量”。

刘亦菲不再给自己设定任何限制,那些所谓不同的题材、类型在她眼里都不是划分一部作品、一个角色的标准,只有她自己有赋予自己热爱的角色意义的权利。原本处女座给自己安排好一切才有安全感的特性也被她打破,这几年她做的事,一直都是在踩自己的雷区,因为在她看来,真正的安全感,是从自己愿意冒险的那一刻开始。

刘亦菲

已经修炼到可以轻装上阵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拍前,再一次见到刘亦菲,她正处在清空自己的阶段。对她来讲,每一个角色都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所以在进入之前,她会尽可能地把外界所有纷杂事物屏蔽掉,甚至属于她自己的东西也都去除,然后静心等待去变身成另一个人。

接演白浅,在别人看来是她的一次回归,但对于她显然不是,她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心理能量极强的人,“既有人的细腻,也有动物的能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亦菲就是白浅上神本人。她并不想以小龙女、赵灵儿的状态去延续观众对她的想象,在这个角色上,她投注了更多内在的思考。当然,她也可以完成任务地去演,安全区就是大家都能想象的样子,但她想要的不是这样,“我不一定要观众能GE T 到我的点,可能我的状态和挖掘的程度,跟我自己预期的也还有差距,但我就是想做这样的一个探索。”

刘亦菲个人资料,刘亦菲个人资料介绍

她已经修炼到可以轻装上阵,不再背负压力去塑造角色,“只要自己不给自己限制,没人能给你限制。”在她看来,压力其实就是杂念的一部分。当你总想着迎合别人,或者想通过角色来纠正外界对你的看法,你自然会被束住手脚;而当你专注在角色,专注在自身的时候,这种压力也就不存在了。

之后,刘亦菲又接了《一代妖精》,是因为她觉得演狐狸还没有演够,可拿到剧本时,她形容自己还是懵圈了,因为跟接的时候看到的不一样了,但既然改了,那就迎难而上,这是她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当然,演喜剧对她是很大的挑战,喜剧是看上去轻松,实际却是最难的一种表演形式,并不是演员喜形于色地笑,观众就会跟着笑。“如果没有逻辑的话,我自己是没法演的。”

戏里,她演一个“很生猛、很爷们、很二”的狐妖白纤楚,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世俗的条条框框在,也不知道人际交往应该的状态,就是这一个点,让刘亦菲可以G E T 到她喜感的部分。她的表演方式就是放飞自我,着重描画这只狐妖的“野性”。而作为大家心目中演“仙、妖”的不二人选,刘亦菲更偏爱的还是“妖”,因为在她看来,“妖比较有能量”。

在进入表演状态的时候,她会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也因此,她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分裂人格,“我有时候会变成一个‘疯子’,这里的疯子指的是演戏的时候‘打碎’自己成为角色的时候,这是一个很极致的状态。

我觉得演员刘亦菲不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我,反而是一个更真实的我。”

而对她来讲,每拍完一部戏,她这一段的人生旅程就结束了,对角色的爱,从开始到结束的那一刻,就已封存,接下来所有的一切,票房的成败、口碑的好坏,都与己无关。这曾经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但渐渐变成了她的一种人生观。“是的,我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可能比较唯心,但这种活法,让我知道自己的重心在哪里。”她曾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当内心平静,看波浪起伏也是安逸的风景。反之风景再美,也隔着一层嘈杂的声音。”

刘亦菲

在路上才是人生的终极奥义

再见到刘亦菲,她刚参加完巴黎时装周回到北京,封面拍摄就在巴黎完成,在之前的沟通中,她曾经想尝试一组暗黑系偏歌特风格的片子,但看到Dior这一季仙气飘飘的服装后,她也欣然接受了拍摄方案的调整。去年她说到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从一个很轴的人,到学会了变通,而变通不代表妥协,只是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当下的刘亦菲,正处在休眠期。睡懒觉、看书、运动,就是她的养生方式。创作和休息,对于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她越来越发现,创作时她是最快乐的,因为专注,而休息的时候会丧失那种专注,“现在变得不爱想事,也不敏感,大脑是停滞的,不知道是不是看《最强大脑》把自己给看笨了。”

逗猫,看宋小宝文松的小品,追《最强大脑》,是她最近生活的日常。为此,她还买了个魔方,因为不服气,觉得转魔方就是凭运气的事,玩了两次,只能扔到一边认输。等高线那一期,她想,可能是他们的视角或者观察点不同,钻研了半天后,还是放弃。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是可以把大脑用到极致的,而我等凡人,只能叹为观止。

她又略有些惆怅地说起了她家的东东,小时候爱黏着她,大了有自己的事儿,对她总是爱搭不理的。“但猫真的是一个值得学习的物种,因为它很当下。今天它在这个家里过得很好,如果有一天走丢了,它还是会泰然处之,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反而是作为主人的你会受不了。”

做完访问,刘亦菲准备去逛一逛书店—这是她传统的习惯,却又感慨,北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逛的书店了。“国贸和三里屯的书店,刚开那会儿还挺好,但现在好书越来越少,种类也没有那么多了,逼着你上网买。”她买书,每一次都是被随意翻看到的某句话戳中,一见倾心了,才带回家,她喜欢的是这个过程。而在网上,就只能看简介,少了那种缘分的牵引。在书店,她会戴帽子,但是不戴口罩、墨镜,“戴上墨镜,太黑了,在室内看不清书。”在专注于自己书中的世界的时候,人群对她来说不是困扰,更何况“大家眼睛都看着书呢,谁会看你。”

什么类型的书她都会看,对所有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领域都有好奇心,就像之后她要拍类似科幻题材的电影,就去找了一堆相关的资料恶补。她还有一种本事是,只要接触了,就一定能想办法让自己爱上并钻研进去。几天前在巴黎,苏芒还给她“安利”了经济学的书,她准备找时间来读一读,“虽然不懂,但当‘天书’看也是好的。”

刘亦菲属于开智晚但觉醒早的那一类,不了解她的人会想,她仿佛一夜长大,但在她看来,年龄真的不是界定成熟的标准,阅历也不是,“很多人越过千山万水,一样过得混沌,我觉得还是要看机缘。”

刘亦菲依旧在不断校正着自己,当下的她追求的境界是“放飞自我”,虽然从表面看,她越来越恣意随性了,但离真正心灵的放飞仍有很长一段距离。而回看过去这几年的成长,她觉得仿佛是画了一个圆,中间有几年是特别清醒的,但此刻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的位置,要重新开启探索的旅程,但人生不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路上。而“在路上”,也才是人生的终极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