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山东教育”免费关注

为热烈庆祝第33个教师节,大力宣传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省教育厅联合省级主流媒体组织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推荐,组织专家评选,共推选出50名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这些教师是我省百万教师中的优秀典型,是新时期教书育人的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书育人楷模。

近期,山东教育发布将分五期带您了解一下这50名候选人的事迹,每期展示10位候选人事迹,欢迎关注。

50位候选人的事迹简介请详见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山东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专栏。

中小学教师(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健

她站在讲台上,就是一座丰碑

——记烟台一中教师于健

烟台一中教师于健, 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烟台一中高级教师。她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连年担任班主任及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33年寒来暑往,于健将满腔热情和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用责任与爱为学生撑起前进的风帆。

教学工作中,于健认真摸索、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研究,参编多部教辅材料,形成了完整的“在用中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外,她还主持烟台一中“Up-Club”英语社团工作,满足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2012年10月,她指导并带领“Up-Club”英语社5名同学前往韩国济州自治省参加第3届青年论坛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踊跃,与各国学生交流自信大方,展示了较强的英语能力,展现了烟台一中学生的风采,获得了一致好评。她还参与学校历年英语演讲比赛并担任主要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用英语报”的投稿及编写工作,为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全文

自2008年山东省实施高中教师远程培训以来,她一直作为山东省专家组成员参与培训指导工作。繁忙的工作中,于健始终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坚守着一中人“公诚勤毅”的美德,坚守着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班主任工作中,于健总是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把“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名学生”作为工作准则。她深知,班上每名学生对她来说只是一部分,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却是全部。身为一个母亲,身为五十几名学生母亲般的班主任,她时刻把每名学生放在心上,哪怕有一名学生教不好,她都会感到良心不安。

2009年“三八”妇女节,于健建议每名学生都给妈妈写一封信,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第二天,她收到一位女生用英语写给她的信,信中写道:“老师,我每年最害怕过‘三八’节,因为我从未见过妈妈,妈妈在生我的时候就离开了我,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很疼我,但他们年事已高,我时常害怕失去他们。爸爸又成立了新家庭,我去他们家很压抑、很不快乐……”读完信,她心情很沉重,也深深自责:怎么把这样的学生忽略了呢?当天午饭后,她认真给该生写了回信,看到这名学生读完信后绽开的笑脸,她紧张的心才放松下来。

2006年,于健老师接高一,她任教的班级有位男生脑子很聪明,但打架斗殴,学习不认真,成绩在年级排二百多名。在几次严厉的批评无效后,她冷静思考,仔细观察,针对这名男生爱面子、自尊心强的特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有一次上课,他在玩电子词典上的游戏,于健让他拿出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了一句话“聪明+勤奋+毅力+正确地使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优秀成绩”,然后接着上课。男孩若有所思,收起了电子词典。高一时这个男生将近200斤,高二他开始减肥,一下减掉30多斤,于健表扬他有毅力,鼓励他把这种毅力用到学习中。就这样,她耐心地转化这名学生。慢慢地,他懂礼貌了、守纪律了、学习认真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竟考出了年级41名的好成绩。后来,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那张写着一句话的纸条,一直被他精心保存在眼镜盒里。

对她来说骨折只是一时的,但对于那些她手把手教了3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却是关乎一生的大事。 刚刚能拄着拐下地,她就要求上班。她的母亲一听就哭了,坚决不让,上高中的儿子甚至把她的拐杖藏起来,可她心里比谁都急。当时她在位于学校附近的父母家养伤,一听到下课铃就着急地拄着拐杖站在阳台上看学生,甚至偷偷抹眼泪。由于行动不便,在刚开始上课的一个多月里,她吃住都在办公室,上高中的儿子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她。生活中的困难还相对容易克服,但拄着双拐上课却不是件容易事儿,往黑板上写字,稍不留神就一个趔趄。学生们悬着一颗心,唯恐老师再摔倒,就搬来凳子恳求她坐下讲。可直到腿实在酸胀难忍,她才会把左腿跪在凳子上;实在站不住了,她才坐一会儿。春寒料峭,一节课下来,于健却累得满头大汗。她的行为深深感染了学生们,有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于老师站在讲台上,就是一座丰碑,一座指引我们学习和成长的丰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于健所带的班级在统考和高考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所辅导的学生多人在国家级及省级英语大赛中获奖,她所教的学生已有数十人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绝大部分走入全国985、211重点大学。

于健教师以优异的教学成绩、高尚的师德征服了全校师生,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她本人也先后获“芝罘区教学能手”、“芝罘区先进工作者”、“芝罘区十佳教师”、“芝罘区十佳师德标兵”、“芝罘区名师培养人选”、“芝罘区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烟台市优秀教师”、“烟台市高中教学先进个人”、“烟台市学科带头人”、“烟台市师德模范”、“山东省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学优秀外语教师”、“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名师”等荣誉称号。

毛晓青

爱拼才会赢

——记潍坊商业学校教师毛晓青

毛晓青,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她跟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没有传奇的经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然而,从教二十年来,处处表现出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追求和对学生的赤心热爱,恪守教师的天职,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并享受政府津贴、“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两次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潍坊市教学成果个人特等奖”。

一、师德为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兢兢业业

毛晓青老师具有较高的师德素养,爱岗、敬业、勤业、诚实、守信,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心。毛晓青自1997年起担任班主任,任班主任的十余年间她爱护学生、教导学生,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爱戴。还记得97级的两名学生张某惠和刘某玲因为家境困难,学费解决不了,作为班主任的毛晓青了解到情况后为两名学生进行了垫付,鼓励她们学好专业回报社会和家人。时到今日,她们两人一位成立了工作室,作为影视化妆师,跟着各大剧组辗转于各地,成绩斐然;另一位成为了美容导师,在青岛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在岁月静好里经营着自己的幸福。作为职校学生的班主任,毛晓青对每一名学生都悉心教导,她的学生都知道,毛老师的班主任信条是“不会放弃一名学生”,平日的班级管理是严格的,但毛老师跟学生们谈起心来又是和蔼可亲的,犯了错是要挨批评的,但鼓励的话语又会激励着他们积极上进。学生们也还记得,每次接新生不到一周毛老师就会把班里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耳熟能详。虽然学生们来自各地,实习前,毛老师都会召集家长,安排一次专业汇报会,让大家把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看着台上精彩的演绎,看着家长们看向孩子们赞许的眼神,毛老师觉得那就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最大肯定。

二、扎根教学,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毛晓青认准这一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钻研,刻苦学习,为了考取美容师职业资格证书,毛晓青在北京车公庄的地下室一住就是两个月,上午理论课,她仔细地做笔记,不敢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以后成为她外出学习的习惯,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一点一点地全部转化为她的授课讲义;下午技能课,真人操作,从此脸蛋成了她灵性挥洒的舞台;晚上休息时间,她不停地温习、整理,成了消化的最佳时间……昏暗的地下室记录了她在专业学习上的点点滴滴,终于她先后取得美容美发国家级裁判、美容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使自已无论在理论教学方面,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能游刃有余。1999年,第一届学生实习在即,她没日没夜辅导了3个月,让这46名学生在实习期间“一炮打红”,成为行业的“黑马”,打出了学校专业的名气。

三、科研攻坚,主持国家级教学标准的编写与整理

毛晓青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注重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不断创新,用她的话说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让自己不被时代的潮流抛下。晓青利用两年时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之《美发与形象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子课题的研究,2013年10月通过验收,作为课题成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育部官方网站推广应用;主持编写了《山东省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13年7月经山东省教育厅审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出版,在全省起到了广泛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被教育部美容美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为“《美容美体教学标准》起草专家”,主持编写全国《美容美体教学标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多方位培育开发课程资源,主编参编的教材《护肤技术》、《化妆基础》、《美容美发企业管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审定出版;先后指导学生在上海曼都、北京兰瑜伽、深圳王氏果菜美容等多家企业实习,使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了企业发展现状和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持修订教学计划,实行“产学联动2+1+1”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办好“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这个“潍坊市职业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带动了全系的创品牌意识,并在2014年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 2014年初,主持教育部立项 “美容美体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2015年5月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结题。2016年,美发与形象设计教学团队又在毛晓青的带领下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四、技术高超,在国际国内行业大赛中硕果累累

在专业技术方面毛晓青老师也力争精益求精,信奉“好老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2007年她参加由山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主办的“银联杯美容美发化妆大赛”获得时尚妆冠军,2011年获“中国十大新锐化妆师”称号,北京,在号称中国美业第一赛的赛场上,强手云集,毛老师自己做好效果图,请各位专家老师指导修改,在北京的五天五夜里画了改、改了画,模特的身高条件不够就用头饰来加,那可都是一针一线的纯手工啊,终于,比赛那天,大家期盼已久的结果出来了,十大化妆师,“水到渠成”是著名化妆大师姚远老师对毛晓青的评价。2013年11月她作为中国国家队成员参加在台湾举行的亚洲杯世界发型大赛(OMC),获高级女士时尚组晚装发型比赛冠军,2014年4月参加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世界杯世界发型大赛(OMC),获高级女士时尚组团体亚军,晚装发型比赛世界排名第四的成绩,成长为美容美发技术领域的专家。跟她一起训练的队友们还记得每次集训到深夜,大家站在集训室里,手脚都是麻木的,而毛晓青老师总是一丝不苟的梳理每一片发片,调整每一分颜色,事无巨细争取做到最好,于是在OMC亚洲杯的赛场上,毛老师随着比赛的开始整个操作动作如行云流水,令在场的裁判和观众叹为观止,就连国家队教练陈丽红老师都忍不住在赛场边大喊起来:“毛老师,太漂亮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亚洲杯的领奖台上,毛晓青老师挥舞着五星红旗和队友们拥抱在一起,冠军的奖杯充溢着她满满的汗水和激动的泪水。

五、教育教学,辅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

2008年,毛晓青开始担任中等职业院校美发与形象设计技能大赛项目的指导教师。她把长期以来在工作一线积累的经验和对技能标准的严格规范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使参赛选手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犹记得大赛集训中间,毛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攻克技术难点,眉毛怎么画才有立体感,眼影如何晕染才适合模特的气质,睫毛如何修饰才能衬托妆型,腮红、嘴唇,一一列举如数家珍,学生们的技术飞速提升。为了配合妆型需要自己设计制作饰品,师生们看着那么精致繁复的饰品在毛老师灵巧的手指拨弄下慢慢成型,滚烫的胶枪就跟长了眼睛一样粘贴的如此精细,这要经过多少次的实践和制作经验才能做到啊。毛晓青先后指导和率领二十余名学生参加了全国以及山东省职业院校美容美发技能大赛,她自己培养的选手获得了国家级金奖6枚、省级金奖9枚的优异成绩。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山东省共获得26枚金牌,她一人就指导学生勇夺4枚金牌,获得了化妆项目的大满贯,为山东省争了光,为潍坊市争了光,为学校争了光。

六、率先垂范,在教育教学专业领域中积极引导

作为全国美发美容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核心成员,积极参与专业教育教学领域的探讨,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和国家级案例库的研发工作,作为核心发起者成立了全国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中职联盟并担任副秘书长职务,作为省级专家到新疆喀什地区职业院校做教育教学指导,在兄弟院校成立形象设计大师工作室并积极交流指导,对推动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毛晓青老师一直恪守着教师的信条,她坚信,过程就是收获,爱拼才会赢。

王翠霞

童话世界的友善使者

——记淄博实验幼儿园教师王翠霞

1981年,没有过多的思考,没有刻意的选择,王翠霞平静地在第一填志愿填报了幼师专业。3年学习生活结束,她心无旁骛,安静地做起了幼儿教师。

“她从小就招小孩,胡同里的孩子都喜欢跟着她玩。”时隔多年,事已沧桑,母亲的话意味深长。

“对每个孩子都要好。”

带着发自心底的那份爱,初为人师的王翠霞畅游在童话世界里: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每天,她都在忙碌、开心和快乐中度过;每天,她都陪伴最后一个孩子离园,不论多晚。

1991年,女儿出生了。当已为人母的王翠霞回到岗位,一眼看到全班孩子时,一股怜爱的暖流汩汩涌起:“他们都是和女儿一样的孩子!疼爱他们不需要理由!对每个孩子都要好!”

9月,新生入园。

“孩子乍一脱离亲人的呵护,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巨大的心理落差总会使他们不断地哭闹。”山东省特级教师孙秀红介绍,“面对一个个‘性情乖张’的孩子,王园长的‘法宝’是‘抱一抱’。”

恬恬(化名)喜欢聊天。每天到园,她经常一边哭闹,一边和老师“讲条件”:“老师,咱们去玩滑梯吧。”“老师,咱们给妈妈打电话吧。”

“好,咱们去玩滑梯!去给妈妈打电话!”聊起这一个案,王翠霞记忆犹新,“我把她抱在怀里,不停地口讲指画:从地上的汽车,到天上的飞机;从池塘里的金鱼,到‘饲养角’的白兔……由此,恬恬的话越来越多,而哭声越来越少了。”

闹闹(化名)总喜欢拿着玩具横冲直撞,把铺在地上的软垫一块一块地掀翻,一刻也不停歇。怎么办?王翠霞的做法是抱着闹闹坐到地上,把软垫铺成“一列火车”,“再请玩具坐进车厢里”,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一天下来,王翠霞的胳膊又酸又痛;一个月下来,她的嗓子持续红肿。然而,孩子们却如小鸟依人,越来越喜欢依偎在她的身边。

在此基础上,王翠霞所倡导的“亲子约谈—亲子活动—半日独立入园—全日独立入园”新生入园“四步走”策略,在一轮又一轮的实践中得以创新、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新入园孩子的心理焦虑。

“唯有用心,才会更好。”

“王翠霞的课教在有心,孩子们学在无意,叫人看不够!” 山东省特级教师、淄博实验幼儿园前园长李茂婕深有感触地说。

在王翠霞看来,“唯有用心,才会更好”;用心教学是做教师的本分,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备课时,王翠霞从不奉行“拿来主义”。面对现成的活动方案,她时常思索:“我会怎样来做?”“孩子们会有什么反应?”“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王翠霞的话,质朴无华,然“迹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

王维

情系山村育桃李

——记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教师王维珍

她甘为人梯,用双手、用责任架起学生成长的通途;

她甘为春蚕,用文化、用智慧编织学生成功的梦想;

她甘为园丁,用爱心、用汗水培育校园稚嫩的花朵。

她就是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中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王维珍。三十年来,她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一支粉笔两袖清,三尺教坛绘人生。她虽已年过半百,却至今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学,肩负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

走近她,瘦小的身躯让人感到含辛,可恬静的微笑又总让人感到她对教书育人的无限激情。

情传学子 大爱无疆

王维珍爱教育,更爱她的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一根“朽木”都是栋梁之才,每一块“顽石”都是未凿的美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她用心育人,把全部的爱都倾注给了学生。学生病了,她就端水送药。学生情绪不好,她就促膝谈心,学生遇到困难了,她就倾尽所能去帮助,无微不至去关爱……班里有一个叫丁伟的同学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经常抽风发病。暮秋的一天早上,王老师到班里晨检,都快上课了,丁伟的座位上还是空的。她立即打电话给家长,得到的答复是孩子早在半个小时前就从家里出发了。

“坏了,可能要出事儿。”她立即开着车沿着孩子上学的路开始寻找,大约走出十里多路,只见发病昏厥的丁伟正倒在路旁的排水沟里,情急中的她不顾连日发作的关节炎,纵身跳到含有冰茬的水沟里,一把将尚未清醒的丁伟抱在怀里。她轻轻地拂去孩子身上的草屑,擦干净他脸上的泥土。闻讯赶来的家长见此情景,感动得一时间竟半句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天,这个淳朴的家长到山上挖了一袋子野菜,让孩子带给王维珍。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可王维珍捧在手里俨然捧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单亲家庭的李小丹,她为其购买衣物;贫困生刘梅,她为其交学费;成绩不好的王讯,她送书送教进家……她就像妈妈一样关爱着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一位06级的毕业生考取了大学,可父亲的白血病却花尽了家中的所有积蓄,面对如此窘迫的家境,懂事的孩子多次请求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王维珍急忙带上一千元来到学生家里:“这个先拿着,后面的学费问题你找我。”“真没想到,俺儿都初中毕业7年多了,王老师还牵挂着。”家长老王至今记着她的好。

三十个寒暑变迁,人们记不清王维珍资助过多少个贫困学生,也记不清她送出去了多少杰出的学子考上大学。她只知道,她播种的是爱,收获的是学生的成长、家长的微笑:曾经在她鼓励下刻苦攻读的学生,送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曾经家境贫寒接受她救助的学生,送来了节日祝福;曾因她踏雪夜访感动而返校的学生,偎依在她的膝下诉说师生深 情;即使走在街头路旁,也总会有家长拉着她的手倾诉着对她的感激……

老骥伏枥 志在百年

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虽然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可谓功成名就了。可年过半百的王维珍依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因为她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工作中,她时常用心思考:身为教师,我为什么而来?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为名利,走错了地方;图清闲,入错了行当。当教师能做的,只能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学生的需求永远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害怕写作文是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王维珍经过一番思索,决定在学校成立一个文学社团,定名为“舞墨轩”,同时出版校刊《语溪》,希望所有学生将涓涓语言小溪汇成文学的海洋。校刊开辟了校园采风、青春风铃、诗海浪花、散文小说、写作指导、杂感随谈等栏目,每期推荐一名社团之星。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读书写作热情。而王老师也忙碌起来,组稿、拍照、编辑、印刷,工作量虽然加大了,但王维珍却乐在其中,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在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学生的一言一行总让她牵挂。一段时间,校园走廊里到处传唱着“阿哥阿妹情意深”的流行歌曲,这让王老师感觉到,适合孩子们吟唱的歌曲太少。于是,她萌生了创作校歌的想法,并很快得到了校长的认可与支持。不久,由她亲自作词的旨在传承文明、激发理想、砥砺人生的校歌便新鲜出炉,并很快传遍校园。

为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育人环境。王维珍还和学校的领导、老师精心设计墙壁文化、餐厅文化、班级文化,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以先进的英雄模范激励学生。为此,她利用节假日多方走访老校长、老同志,搜集资料,构建校史室,开辟了招远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清贫淡泊何足道, 汗水浇灌桃李芳。三十年来,王维珍就是这样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她的所言所行让人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

王绪堂

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心灵

——记临沂市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教师王绪堂

在沂蒙山区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秉持一颗爱心,以饱满的激情倾注留守儿童,为山里的孩子擎起一片蓝天;他深挖乡土教育资源,用石头树叶育人,用心打造了富有孟良崮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带着学生的奇石根艺树叶作品,到北京鸟巢、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他在《中国火炬》创刊评刊20周年暨通联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是谁?他就是扎根山区从教32年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王绪堂。

有些留守儿童年龄偏小,刚住校时夜间经常哭闹,他干脆就住在宿舍里照顾他们、陪护他们。天气热时,宿舍里气味刺鼻难闻,他就引导孩子们开窗、开门通风。天气凉了,他一晚上起来好几次给孩子们掖掖被子、盖盖脚。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给孩子们准备“一盆洗脚水、一盆洗澡水”。起初,学校没有锅炉,每天晚上他都要到伙房里烧一大锅热水,亲自为孩子舀在盆里,再兑上凉水,指导孩子们洗脚、洗澡。早晨起床后,他指导孩子们穿衣叠被、刷牙洗脸,陪他们一起出操、一起吃饭。经过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变得懂事了。有一次,学生袁俊阔的爷爷到学校来看孙子,见了他,就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王老师,你比孩子的亲爹亲妈还亲,在家里,他爹妈也没给他烧水洗脚洗澡呀,把孩子放在您身边,俺们放心!”

他建议学校开通了“一部亲情电话”,让孩子们随时跟父母进行沟通。为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他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并主动和县内外的心理咨询专家联手,多次举办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012年,为让“留守儿童新年圆梦行动”落到实处,他顾不上赶年集、买年货,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拜访贫困留守儿童100余家,上报留守儿童信息。腊月二十七日,他又自己雇车,到镇上拉来孩子们的新年礼物,一直分发到下午三点多。虽然没能和前来给他送年的女婿女儿团聚,但他看着新年圆梦的留守娃们那高兴劲,心里说:值!2013年,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国华来学校看望了留守儿童,对学校的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岱庄村的李圆圆,爸爸和妈妈都是哑巴,都在临沂打工,把她和妹妹留在奶奶家。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常到她家里开导她,每年的希望工程救助款都亲自送到她家,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只要有外出活动,都叫上她。她由一个不爱说话、自卑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活泼大方的姑娘。她奶奶见人就说:“俺孙女多亏了王老师啊!”

2001年,他在集市上发现卖枫叶蝴蝶卡片的,很美,当时就来了灵感。回来后,他结合自己设计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卡,引导孩子们开始创作树叶标本卡,指导孩子们利用自然课上学到的制作方法,采集形态万千的动植物标本,按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拼凑出精美的图案,制作出数以千计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卡,收获了成功和喜悦。他还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捏泥塑,巧制作”活动,制作了大量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

1987年,他创办“柳笛”校刊,先后登载学生习作5000余篇,其中有500多篇被《中华少年》等十几家报刊发表,有100多篇征文分别获全国、省、市一等奖。14年《柳笛》被评为全国校报校刊一等奖。

在学校,他创建了“孟良崮奇石、根艺、标本、泥塑”等展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观看了作品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听了他的经验介绍后鼓励他说:“只要是学生喜欢的事,你就大胆地去干!”于是,他让沂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开展了孟良崮红土激励我、红嫂精神代代传等数以千计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把爱播种在学生的心田。

脚踏实地,献身教育无怨无悔

1979年,王绪堂高中毕业,1982年担任村团支书,1985年因村小学缺老师,村里就推荐他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把孩子们教出个样子来。

他参加了两个中师函授,两个高师函授,每年都坚持写几万字的理论学习和工作笔记,其实想法很单纯,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的第一年,所教的五年级毕业班,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后来又连续送走了9个毕业班,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9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考入费县师范民师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岱庄小学任教,因为他能吃苦,又爱动脑子,从2000年开始,校长让他兼职学校德育干部,同时做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图书管理员、档案员、信息宣传员,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平时走起路来总是小跑,有时累得头昏脑胀,有时吃饭时攥着煎饼睡着了。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是“工作狂”,但他觉得很充实;孩子们都愿意接近他,跟他说知心话,他觉得很幸福;同事们都愿意找他帮忙,他觉得很快乐。

为不耽误上课,很多夜晚他跟妻子一起到地里追肥、浇地,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1988年秋的一天,临近中午,天下起了雨,妻子把大哭的女儿锁在家里,心急火燎地去抢收瓜干,但大部分瓜干还是没能收起来被雨水淋烂了,一季的收成化为泡影。女儿在四岁的时候,就帮着妈妈种花生,一个点种,一个铲窝,一天一亩六分地呀,那个时候,妻子多么需要丈夫,女儿多么需要爸爸呀,但他还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1995年,在儿子出生一个月时,妻子为了不耽误他教学,坚决不同意他做节育手术,自己争着去做了结扎手术,本来身单力薄的她,从此落下了久治不愈的炎症,有时肚子痛得死去活来,到县城、去沂水、下临沂都没有治好。又加上她有心脏病、腰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病症,不能干重活。2013年麦收,当他听说她跪着割小麦时,心里不禁涌起一阵阵酸楚,她是为了不让他给孩子误课呀。至今,他家里也没能攒下几个钱,除了一台旧电视机、一个大衣橱和一辆旧摩托车外,再无别的现代家具,有的只是装满书的柜子、箱子和书架。虽然生活不宽裕,他也很少帮上家里的忙,妻子不但没有埋怨他,还对他说:“你一个月的工资顶上咱家一年的收成,教不好学咱有愧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工作上无限的动力……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年来,他辅导的林凤娇等十八位同学分别获市县科技创新小能手奖,张芳雪、刘燕发明的《日晷》获省级小发明奖。所负责的工作连续16年荣获市、县少先队德育工作红旗单位。先后荣获市、县优秀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十佳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等十余项荣誉称号。他主持的省市级科研课题有三项获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2009年10月,他以全省唯一的农村教育工作者身份,被省人社厅、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联合表彰为“第五届山东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记二等功,并作了典型发言。会后省政协主席刘伟握着他的手说:“你是沂蒙老区来的典型,不容易,真不容易。”

201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专程采访了他,两会期间曾连续以《沂蒙“柴哥”王绪堂:石头树叶也育人》、《教孩子“摘苹果”的山村男教师》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同年,他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教师节期间,他代表山东最美乡村教师,到北京参加了“爱•责任•幸福”最美乡村教师日活动,在鸟巢、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里,向与会代表介绍并展示了孩子们创作的树叶标本卡和奇石作品。同时,为学校获得5.5万元的幸福礼单。2014年暑假,他参加了《中国火炬》创刊评刊20周年座谈会,以《沂蒙山里娃石头树叶皆育人》为题,作了10分钟的典型发言,还把孩子们的树叶作品现场赠送给了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受他的感染和影响,他的女儿也选择了从事教育事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沂南二小,2015年,他的家庭荣获临沂市十佳“教子有方”最美家庭,2016年荣获 “山东省第一届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及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

王有鹏

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记五莲县实验小学教师王有鹏

五莲县实验小学教师王有鹏是一位从教30年的语文教师。她爱教育、爱学生,工作勤勤恳恳,在教师中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学生爱戴。2004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特级教师。2015年1月被评为五莲县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0年、2012年、2015年连续三年被五莲县委县府授予五莲名师的称号。2012年被评为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老师,连续两次被聘请为省语文远程研修专家。2013年7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1999年、2001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2005年被评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2001年全市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年中获市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无论在什么岗位,担当什么角色,王有鹏始终没有离开过她钟爱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始终那么喜欢她,家长始终那么敬重她。

这期间,王有鹏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这些幸福的事情。她从未因此耽误过工作,结婚7天准时返校,孩子3个月提前到校上课,孩子刚满一年就送回农村老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2004年,因过度劳累,王有鹏生病了,为了不耽误工作,做手术也是利用寒假时间。记得2005年到了实验小学担任一年级三班班主任那半年, 83名孩子需要她照看,操劳让她的健康状况日渐下降,生了9次病,挂了9次吊瓶,都是白天上课,晚上挂吊针。

做有爱心的老师

“用爱点燃孩子的自信之火”是王有鹏工作的信条。

1996年,王有鹏新接了三年级一个班,发现一名学生自卑寡言,上课总是低着头,从不举手发言,和他交流,他的目光总是躲闪着,课间也从不和同学玩,家庭作业几乎不做。经过了解,得知他是因为成绩不好而留级,家长很着急,经常打骂他,同学们看不起他。得知这种情况后,王有鹏利用各种机会靠近他、呵护他,和家长沟通,改变引导孩子的方式。当她发现他认字很快时,就常让他当小老师领着全班同学读生字,只要读对一个,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他。在王有鹏的影响下,同学们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该生渐渐有了笑容,渐渐抬起了头,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后来,找回自信的他在毕业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1989年在全镇品德研讨课上,王有鹏结合身边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孝老敬亲教育,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落泪了。教导主任评课时说,王老师的课无论课堂结构还是讲课水平比我听的县级公开课还要好。这句鼓励的话让她充满自信,正是这种自信让她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催促她不断成长。那情那景一直鞭策王有鹏更加努力工作,让她深刻体会到鼓励对于一个人的作用。

陈雷,现在王有鹏教的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父母离异,由他爷爷带着他。得知这些情况后,王有鹏用心寻找他身上的优点,一有机会就表扬他,夸他字写得好,跑起步来帅。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一年的时间,他与以前判若两人,脸上充满了阳光,学习信心满满。

学生都是花蕊,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他就能绽放最美的花朵。孩子的变化让家长非常高兴,他爸爸给王有鹏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老师,人家说碰到一位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福,我觉得,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表扬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王有鹏觉得这是给予她最高的奖赏,她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教师承载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定要用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心房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得到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当看到孩子在我们的引领下不断成长,一天一个样,从刚入学时执笔姿势都不会到后来字写得比老师还要好,教师多有成就感,所以说把爱给孩子是值得的。

爱要落实在行动中

课前,王有鹏精心备课;课堂上,充满激情地和学生、文本融为一体;课下,她用心辅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病了,她亲自带着上医院;学生生活有困难,她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们有了点滴进步,她送去一声鼓励。学生把她当朋友,喜欢对她说悄悄话;家长敬重她,说她是孩子的引领者、知心人。将爱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她觉得,这是一个老师从教的最高境界。

一批批的学生送到高年级学习,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随时间久远越来越浓厚。学生的发展牵挂着王有鹏的心,她一直关注他们,孩子们在我心中都是宝,说起他们的情况她如数家珍。聪明调皮的李震已经在北京参加工作,还时常和王有鹏打电话交流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内向的张倩已经在县电视台工作,见了她还是冲上来拥抱;大胆泼辣的崔放在高中成了小有名气的演说家;马骏初一上学期考了第6名,暑假成为第2名;刘朝阳好几次是初中级部第1名。去年王有鹏去二中开会,散会后刚走出教学楼,一名男学生跑过来抱住她说:“老师,得知您来开会,我一直在这里等着您。”说着满眼泪花。原来是王有鹏曾教过两年的郭昊。孩子长高了,她都快认不出来了。文静的朱正康在高二国际班几乎包揽了每次考试的第1名,文章多次获奖……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孩子让她为之骄傲自豪,是学生让她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

走上教育岗位之后,王有鹏为自己设置了奋斗目标:“做知识渊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理想教师,并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进行自我超越。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今社会正处在剧烈转型的状态,国家改革势在必行,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师范毕业后王有鹏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抓住各种机会汲取新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向书本学习。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读书能使知识得到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读《陶行知教育文集》、《魏书生文选》等教育名著使王有鹏从中汲取更科学的教育规律;读《我和语文教学》、《优质提问教学法》等专业领域书籍提升王有鹏的教育理念。读《看世界》、看网络新闻,让王有鹏始终站在知识、信息的前沿,成为源头的活水。

不管多忙,每天晚上王有鹏总是利用一个小时来读书,这成了她最惬意的时光。与此同时,她注重积累,将一些教学感悟撰写成论文。有多篇论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其中《“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捕捉精彩》在《山东教育》发表,《根据学段目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在《语文周报》发表,《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全国一等奖。

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每天坚持写25个字,朗读一篇文章,每周写30个粉笔字,是王有鹏对自己的要求。常年的坚持,提升了她的基本功。受她的影响,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好,普通话越来越规范,实现了“身教胜于言教”。

学生王奕晓说:“王老师的笑声很甜美,也很爽朗。最迷人的,还是她的声音。听王老师讲课,就像听一支歌,一支欢快的歌,一支富有阳光朝气的歌。王老师的朗诵也非常优美动人。清脆,宛如叮咚清泉,迸发着朝气;悲凉,又仿佛长笛,悲壮而凄凉”。

2009年省里举行了齐鲁名师讲堂比赛,王有鹏录制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说课、讲课、反思。她全面备课,反复修改,试讲了11遍,因为这不仅代表她的水平,还代表五莲乃至日照水平,她必须讲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她获得了省优质课一等奖。所有的辛苦化作了喜悦。

1997年全县举行语文研讨课,让王有鹏出两节课,将一篇课文完整讲完。记得当时讲的是二年级的《乌鸦喝水》。她精心准备,就连上班的路上的十几分钟也不放过,一边走一边把整个流程熟记于心,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想到有可能会停电,就重新准备了第二套方案。需要课件呈现的用小黑板写好。没想到,第二天第一课时未讲完,突然停电了,王有鹏有条不紊地按第二条方案进行,丝毫没有影响全县的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的夸赞。从那以后,不管讲什么级别的课,王有鹏都准备好几套方案。她说,领导安排让我去做这件事,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心怀感激,把它作为一次历练自己的机会,我应该也必须做好,。

讲公开课,提升了王有鹏的课堂水平;参与国家、省重点研究课题,提升了她的研究能力;担任省远程研修语文指导教师、语文远程研修专家,提升了她的专业素养;参与省市教学资料的编写提升了她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无论做什么,她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实践出真知,教师一定要珍惜每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升自己。

向他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在学习他人、得到别人的指导和帮助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受益了学生。

齐鲁台香宇个人资料,齐鲁台刘爽个人资料

王有鹏格外珍惜各种培训机会。每次学习都认真思考,回来时落实到位。做到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2003至2007连续5年参加省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连续5年承担培训全县语文教师的任务,2010年在全市小学语文新课改研讨会上做交流发言,2014年在全县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做《根据学段目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连续多年参加市新课改教辅资料的编写。这一些工作虽然耗费了她大量的精力,过程又苦又累,换来的是知识的丰厚,累有所值。由于工作出色,王有鹏连续几届被评为县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

活动中历练。2009年11月,王有鹏多次参加市县优质课听评课活动,她把本次活动当做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2013年县领雁评选的时候,学校当时有好几个老师要讲课,王有鹏先帮他们设计好教学思路,听课评课修改好,帮最后一位老师改完已经是晚上7点。顾不上吃晚饭,赶紧备课,在学校制作课件到了凌晨3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都熄灭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闹铃预定好时间,休息3个小时,第二天早上6点又赶到学校修改,9点准时讲课。过程很累很苦,但当她听到老师们取得了好成绩,自己也获得全县第一名的时候,一切随风而散,只有幸福。

1998年、1999年、2000年王有鹏连续三年参加县组织的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2002年教委组织的素质报告团中授课6节,作报告6次,2001年在全市教材巡回培训中举行7节观摩课。

在辽阔的亚马孙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母鹰会“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因为这决定着幼鹰骨骼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教师成长何尝不是这样,有历练,有付出,才能不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做反思型教师会让自己加速进步。王有鹏养成了时时事事反思的习惯。反思教学行为,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反思在课中自己和学生的表现,减少课堂遗憾,继而发展到反思自己做过的每件事。每天晚上睡觉前,她会将一天的工作进行回放梳理,有什么可取之处,有什么教训要牢记,怎样做会更好。反思让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做一个会教学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学。

王有鹏很庆幸一毕业就从事自己钟爱的语文教学,碰到了那么多热心帮助的领导、老师,更难得的是得到了那么多学习的机会,使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及课程的一些理念领悟得比较透彻;很幸运能举行那么多的公开课,得到过那么多领导的指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造就了个性鲜明的别样课堂。

“最幸福时刻在课堂”。 王有鹏力求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创新,流淌幸福。创建生命涌动的课堂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25年来,她一直和学生一起在语文海洋里徜徉,创设有道课堂,和老师们一起在语文研究中共同成长。

王有鹏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懂得教学艺术,要为学生一生着想。在语文教学道路上,她一直在探索语文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的途径,做了一些尝试,想和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编辑专题性语文小报。根据语文教材专题性强的特点,从四年级开始,学完一个专题王有鹏就引领学生办一份小报。如学完“与经典为友”,让学生办《走进经典名著》,小报内容围绕精彩句段、读后感,分析经典中的人物,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来选择,要求学生紧扣专题知识点拓展延伸,呈现本单元综合知识及本单元知识的延伸。把学生文本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呈现和运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坚守课前三分钟演讲。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几年来,王有鹏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朗读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一做法得以在全县推广。

王有鹏2003年举行省公开课,2009年获省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级优质课二等奖。付出总有回报。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淀中,逐步完成对事业的积累。

尹连春

爱心执着特教事业 妙手书写杏坛华章

——记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校长尹连春

博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山城也是一方俊彦星驰的杏坛热土。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有一位用爱心与忠诚在特教天地中辛勤耕耘的教育使者。他象一株劲松深深地植根于自己钟爱的特教事业,在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18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奉献着、开拓着,他就是2010年教育部“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获奖者、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尹连春。

尹连春,现年43岁,1992年参加教育工作,1998年调入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担任业务校长多年,2015年出任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书记、校长。尹连春,一个来自职业教育的“门外汉”,带着一颗爱心一头扎进特殊教育天地,先后研读国内外教育专著100余部,书写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形成自己新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提炼出“以智障为主多元教育对象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尤其在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方面有独到研究,并多次在全国、省级研修培训班专题执讲,2010年荣获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

近几年来,尹连春同志以全国园丁奖为动力,痴心学校教育科研,《以智障为主多元教育对象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首届优秀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成果一等奖、市首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山东省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堪称省内一流。尤其是2015年担任校长以来,执着学校教育团队水平提升,精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和经典文化,并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被评为感动博山年度人物,获得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首届十大科研名师、淄博市特级教师,2015年被评为淄博市名校长培养人选,受聘为济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并多次在全国教育康复论坛上崭露头角。尹连春作为省内外知名教育学者,现在已经成为山东省特殊教育的领军人物。

一位来自博山小山城的特教教师,一位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特教学校校长,是一种什么力量缔造了这种辉煌,创造了这些佳绩,以至人们称之为值得解读的“博山特教连春现象”呢?

灿烂的教育科研之花,必然结出亮丽的教育创新之果。经过几年探究,尹连春校长率领的教研团队,教科研成果显著,形成一道道令人注目教育景致,彰显出与众不同特色魅力。1、在智障教育康复方面,撰写校本教材30余册、60余万字,编写的《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训练》、《我们的特教故事》相继出版。学校自主开发建设12个教育康复室,开发积累上万件图片、课件等独具特色学材资源,有效地提升教育康复训练实施效果。学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以智障为主多元教育对象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近80余万字课题成果材料,课题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首届优秀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成果一等奖。2、在自闭症教育康复方面。学校承担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结题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淄博市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首届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淄博市教育创新提名奖、淄博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这套具有山东地方特色、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教育康复课程,荣获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目前,学校科研创新成果已在济南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潍坊学院等省内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省内部分特教学校、省内儿童抢救性康复定点机构、天津部分特教学校、学前康复机构推广应用。

实施名师战略,打造优质团队

教师团队,是学校教育基石和关键。尹连春担任学校校长后,进一步强化优质教育团队意识,着力实施教师专业成长“一把手”工程,精心推行名师战略,全力打造优质学校教育团队。

构建“学习型”校园。学校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建立教师博客群,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并取得20余项专业资格证书。学校狠抓校本教研,打造出“个人主题、小组专题、学校课题”校本科研新格局,在全国、省、市级优质课评选、技能大赛、论文评选中,学校教师均有不俗表现。

开展“三个一”精品工程。组织教师跨领域学习特教、医学、心理学理论,研究特殊需求对象多元干预策略,精心组织“每周一个精品课案、每月一堂精品录像课,每学期一个精品案例”评选展示活动,聘请区内知名教学专家对教学教研工作予以专题研究和专项指导,通过公开课、主题讲座、专题论坛等形式进行研讨、交流、展示,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康教融合能力。

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学校认真落实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养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对教育康复发展研究的前瞻认识。学校精心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先后创办“自闭症疗育中心”、“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少年儿童托养中心”、“康复师培训中心”、“康教结合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名师板块,选派名优教师参加港台及国家级高层次的系统性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深入系统的学习教育康复、医学康复等领域的专业技能,掌握了运用现代化设备对特需儿童实施科学评估及训练的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实施教育康复的实践技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强有力支撑,并成为学校品牌的催化器和锻造器,在教育康复研究中有效地发挥了带动和辐射效能。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起“感统室”、“听统室”、“视听动训练室”、“陶艺室”、“DIY手工坊”等10多个康复训练模块,已经成为学校知名教育康复品牌。2013年,在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主题教学系统等康复设备基础上,学校新建综合评估、言语评估、认知康复、情绪行为干预等功能模块,亦已成为学校“康教结合”的新亮点。近年来,学校接待来校参观学习人员达6000余人次,先后30余次在全国、省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介绍,为20余所外省市学校培训教师、家长,倍受领导和社会各界赞誉。

教育像条河,没有人能够阻挡它永恒的律动;特教像片芽,正悄悄地编织着新绿的希冀。如今,博山特教乔迁新址,特殊教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和美特教的美好明天正在脚下延伸。在这条通往未来路上,尹连春校长继续谋划着,憧憬着,追寻着,奋斗着……

毕淑娟

用“心”做教育

——记莱芜市实验小学校长毕淑娟

有人说,一个人做事有三种境界:用力做事可以把事做完,用脑做事可以把事做成,只有用心做事才可以把事做好。从教27年来,莱芜市实验小学校长毕淑娟用心教书、用心育人、用心治校,用自己的真情挚爱,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生,成就了学校,也成就了自己美丽无悔的人生。

1990年8月,带着青春少女对教师职业诗一般的向往,毕淑娟走上了讲台。她永远不会忘记到农村中学报到时那神圣而又温馨的一幕:白发苍苍的老校长端坐在办公桌前,金色的阳光映照着桌上的两样水果——桃和李子。多少年后,毕淑娟还清晰地记得,不知为什么,那一刻,她的心怦然一动,仿佛有许多话要说,但竟什么都说不出来。脑海里跳动的只有老校长“桃李满天下”的希冀,心灵上铭刻的只有自己“桃李满天下”的信念。也正是在那一刻,“一辈子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名专家型教师”的梦想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于是,为了这个美丽的愿望,她就像林清玄笔下那株执著、坚韧的百合,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有多少人认定她就是一株野草,她都在深深地扎根,默默地蓄积,努力地成长,力求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初中语文教学“十佳”;1999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2015年,被评为齐鲁名师;2016年,她又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和全国新教育智慧校长提名奖……她终于以自己的美丽绽放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醉心课堂,用激情点燃激情

在毕淑娟的眼里,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站立,是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这些年,她应邀到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全国10多个省市执教公开课100余节,做专题报告60余场。省教研室的张伟忠老师曾这样评价我的课:“‘以情激情,入情入境’是毕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课堂上,她那神采飞扬的激情,感染着学生;她那汩汩流动的真情,陶冶着学生。毕淑娟的课真的让你感觉到,她是在用心、用情、用爱,与学生共同演奏着生命的乐章。”可是有谁知道,这背后又付出了她多少心血呢?

面对这样的夸赞,毕淑娟说:“说实话,我不敢承受这样的溢美之词。我只知道,语文,已经带着我的呼吸和心跳、智慧和激情融进了我的血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曾有老师问毕淑娟:“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毕淑娟笑了笑,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了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潜心研究,用思想培育思想

有人说:“三等教育教知识,二等教育教理论,一等教育教思想。”教师是个行者,更是一个思想者,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育有思想的学生。

1993年,毕淑娟参与了全国“目标教学”实验。实验中,她大胆地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引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中来,较好地解决了目标教学中“重视学生掌握,忽视学生发展;重视差生转化,忽视优生提高”的问题,她被评为山东省单元达标教学优秀实验教师,并获全国目标教学公开课一等奖。

2001年,毕淑娟主持了全国“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实验中,她努力挣脱传统作文的镣铐,让积累“厚”起来,让练笔“多”起来,让题目“靓”起来,让情感“激”起来,让情境“真”起来,让想象“飞”起来,让构思“巧”起来,让立意“高”起来,让讲评“活”起来,真正让作文教学自由自在地“舞蹈”了起来。所撰写的多篇写作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发表,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作题为《让作文教学“舞蹈”起来》的报告,并荣获全国“创新写作教学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2002年,毕淑娟主持了山东省初中语文“以学为主”教改实验。实验中,我创立了“以学为主,自主创新”五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激疑诱趣——自读交流,整体感知——品味欣赏,感悟积累——质疑问难,求异创新——归纳概括,扩展延伸”,所撰写的教研论文《初中语文“以学为主,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于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突出表现,毕淑娟被选拔为“山东省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骨干成员,以《用心呵护每一片创新思维的嫩芽》为题在全省作了巡回报告;山东教育电视台以《嫩芽出土需呵护》为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2008年,毕淑娟又开始了对“绿色课堂”的研究与探索。教学中,她用绿色作为课堂教学的底色,引导老师们打造率真自然的生态课堂、幸福快乐的生命课堂、充满活力的生机课堂、注重体验的生活课堂、充满创新的生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到了精神脉搏的欢跳,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她还出版了《走进绿色课堂》一书。

2011年调入实验小学做校长后,毕淑娟确立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命憩园”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清新、高雅的生态文化,实施科学、人文的生态管理,倡导灵活、扎实的生态德育,开展自然、朴素的生态阅读,开发生动、丰富的生态课程,构建幸福、快乐的生态课堂,开展真实、有效的生态科研,打造轻负、高效的生态质量,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全面均衡的发展。该课题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齐鲁台香宇个人资料,齐鲁台刘爽个人资料

2015年,毕淑娟又带领孩子们开始了“童写童话”的快乐旅行。实验中,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引领老师们采取“渐进式训练,有梯度发展”的模式进行有效指导和训练,一至五年级分别以“童画童话——童续童话——童写童话——童编童话——童创童话”为主题。捧读孩子们一篇篇稚气未脱、童心可嘉、想象绮丽的童话作品,我庆幸我找到了一把开启小学生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毕淑娟总觉得,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天想着它、念着她,琢磨她、研究她,感悟她、享受她,而教科研更是助推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撑杆。这些年,她先后主持十多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并编辑出版了《我这样做教师》《我这样做校长》《我这样教语文》《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四本书,山东电视台也以《学者教师毕淑娟》为题对她进行了宣传报道。

冯艳宏

甘为盛世做人梯

——记滨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冯艳宏

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幼儿园冯艳宏,从事幼教工作34年来,一直秉承“愿把青春许孺子,甘为盛世做人梯”的信念,坚守幼教工作岗位,几次放弃改行从政的机会。先后担任幼儿教师、教研主任、业务副园长、园长、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倾心敬业,务实勤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系列佳绩,在本市、全省乃至全国幼教界都享有较高声誉。

参加工作以来,冯艳宏先后多次荣获滨州地区优秀教师、幼教学科带头人、滨州市巾帼建功标兵、滨州市首届名师、滨州市中青年突贡专家、滨州“十杰”、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山东省首批教学能手、山东省首批特级教师、山东省首届科研名师、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山东省教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工作者、齐鲁巾帼 “十杰”;全国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全国创新教育优秀园长、全国优秀教育园丁、中央教科所优秀课题组织者等荣誉称号。被山东省教育厅聘为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项目授课专家、全省幼儿教师资格证首席考官,被山师大聘为校外研究生导师,被浙大教育培训中心和杭州师友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名师,被滨州学院、职业学院、技术学院、高级技校聘为客座教授,入选中华幼教之星高端论坛百位专家库成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滨州地区尚属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少教师、缺乏参考资料是幼儿园面临的最大困难。作为混合班上唯一教师,她决定:没有图片自己画,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诗歌自己创,没有纸张地面练,缺少教师综合兼,时间不够路上想、回家干! 针对当地实际,首先,以幼儿喜欢的动物为主,在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过程中,把所认动物的外形特征用便于幼儿理解记忆的儿歌语言,运用简笔画、一笔画边说边画,给幼儿以全方位预知,使幼儿在诗情画意之中轻松自然地完成认知及学画过程,然后再结合生活习性创编综合诗歌进行情景说唱,学玩结合,寓教于乐,深受幼儿喜爱,自此开启了诗画教学的探索研究之旅。

1987年,在首次举办的地区优质课和游戏创编评选中,身怀七个月身孕的冯艳宏,以趣味益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全地区第一名和一等奖的好成绩;她创设的诗画教学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她下决心将诗画研究成系列教学法。为了支持她的工作,父亲离休后特意从家乡搬来滨州,帮她照管孩子。有了做母亲的体验,对幼儿们的照顾更加细致。为了弥补对女儿所欠的爱,她把母爱投入到更多...幼儿身上。

1988年,幼儿园根据需要成立了学前班,当时学前班的孩子多又缺乏这个学段的教材,作为教师当中的唯一共产党员,无条件接受了园领导的安排。并且独自率先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实验课题《学数学,长智慧》,开了滨州地区幼教无课题的先河。在所创设的常识课《诗画结合,认识明确》、语言课《画儿歌》与美术课《诗画花纹变图》系列教学法的基础上,创设了一种既令幼儿感兴趣,又能综合贯穿各种知识的数学诗画教学法《诗画图形、看图列式、一式多变》和《诗画数字、观察比较、记忆训练》。在诸城召开的全国学前数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她所写的论文《学前班数学课“诗画”教学教法实验》深受中央教科所何纪全教授与华东师大林泳海博士的赞赏,将内容收编于全国优秀论文选中,并作为重点进行了交流和现场公开教学。会后,诸城市教委又邀请她为全市300余名幼儿教师作了一场专题讲座,当地的老师们都称“诗画”教学法”为“艳宏教学法”。

在市教委幼教办的组织下,冯艳宏又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在全市各县巡回讲座。1991年,经过层层全面评选,冯艳宏获得山东省首批教学能手称号。所研制的玩教具《四季棋》在获得全区一等奖之后,代表地区参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创新教具评选,获一等奖。

曾有专家问她:“你所创设的系列新颖教学法,灵感来自何处?”她笑答:“马路上的产物。 ”自从得了风湿后,骑车较慢,为了解脱疾病所带来的烦恼,针对教学资料的缺乏,为使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在上下班的路上,她尝试着边骑车边构思,如诗的韵律,画的结构,课的形式。有时在路上摔倒,当时起不来,她便就地练习“诗画”。回家后,先把在路上想的编的记录先来,三层台阶也是她的画板,台阶旁边放一盒粉笔,常常是边休息边练习。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有一次,由于续编诗歌精力过于集中,她竟然撞在停在马路旁的拖拉机上,引起路人大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她的勤奋,她的钻研,她的吃苦耐劳,她的锲而不舍,她对工作的执着,她对事业的热爱,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为了影响带动全市的广大幼儿教师,安排她以“让青春在幼教事业中闪光”为主题到各县进行了巡回演讲,冯艳宏的先进事迹对各县幼儿教师的专业思想起到了有效的稳固和激励作用。

仿红烛,务实创新甘奉献

冯艳宏自1992年担任业务副园长以来,基于一种与对孩子更深的爱相融通的历史责任感,在深入一线做好教学指导与管理的同时,带领全园教师,倾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十二项研究课题,教研科研成果名列全省省级实验幼儿园前列。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章几十篇, 撰写的科研管理经验及课题实验报告《科研牵主线,诗画各科展》、《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整体优化与幼儿双语教育》、《诗画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合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幼儿智能学具的理论与实践》等先后在日照、济南、青岛、烟台、泰安、菏泽、杭州召开的省级实验幼儿园园长和全国、全省课题实验研讨会上发言交流。1995年,冯艳宏被省教委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在当时,是全省最年轻的一位。199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和不懈努力,冯艳宏创设形成了既令幼儿感兴趣又能综合贯穿五大领域认知内容的“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幼儿园特色“诗画”教学法。编著的教科研成果《幼儿“诗画”教学》经教育部人事司组织专家评选论证,作为全国幼教届唯一代表与全国其他教育领域的9位特级教师一起入选教育部《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一辑,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设计编排的“诗画”优质课在教育台播放,“诗画”教学作为国内创新教学模式入选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非学历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在全国应用推广。经专家建议,应同行要求,为使滨州各县区乡镇以及村办园的幼儿都能享受到这一成果,继教师用书出版之后,又编写完成了幼儿套书《Baby快乐诗画》小、中、大班上下册,由山东音像出版社出版,在浙江、河南、上海等省内外部分地市和滨州市各县区幼儿园使用。两项成果荣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学会、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一、二等奖。所申报的科研课题《“诗画”在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中的实证研究》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科研课题立项之后,经过专家阶段性评价论证,教科研成果突出,教学效果显著,2008年6月又以《“诗画”在提升教师和幼儿综合素质中的实证研究》为课题被确立为“十一五”国家级课题立项,全市近百所幼儿园成为了滨州实验园的子课题实验园。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先后培训教师1600余人,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形成了县区优秀论文集锦、教学案例集锦、诗画故事集锦、诗画游戏集锦系列成果,经过评选,课题获得全国优秀课题评选二等奖,其成果《“寓教于乐,智趣合一—诗画教学案例集锦”》和《幼儿成长记录》获得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开发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评审组专家评议:多年的执著研究结出了丰硕成果,长期的坚持不懈育出名园风采。

作为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和滨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会的理事长,为全面推动滨州市幼教事业的发展,在前期组织全市实施《职后幼教师资培训的网络式研究》的基础上,受教育局幼教科的委托,2011年12月又以《职后幼教师资培训的标准、模式与课程研究》为题,申报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的研究课题。借助课题研究,将市直和六县四区的骨干教师组成资源网络,以滨州市实验幼儿园为核心,在各县乡设立拉手园,层层辐射,带领省市教学能手组成送教下乡小分队,到滨州市各县区进行专题讲座、教材培训、公开教学。作为兼职教授,并积极为滨州学院、职业学院、技术学院的幼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活动组织的职前培养,从而使滨州的学前教育形成传帮带与模学创一条龙,有效地促进了滨州学前教育师资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针对全市幼儿教师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幼儿园为主阵地,先后开展法规文件解读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反思实践、环境创设与专业技能行动研究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模式,总结提炼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经过三年的研究实施,课题取得了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课题培训送教下乡讲座报告和教学活动案例集锦,为职后幼教师资的培训提供了系列可操作的有效案例。

主编的《幼儿成长记录》、《山东省幼儿评估手册》、和省统编教材《数学领域》,分别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和《明天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和全省各幼儿园发行使用。撰写的文章“注重园所文化建设”、“一日常规儿歌化”2013年分别入选大夏书系《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给幼儿园教师的建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北师大出版社责编的委托,在贯彻幼儿园新《纲要》学前一年教育活动设计中担任副主编,编写的教师指导用书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经北师大出版社和北师大教育学院专家推荐,先后于2011年7月和11月作为支教代表对鄂尔多斯和青海全省的少数民族幼儿教师进行了园本课程、教材应用和主题教学设计培训,其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受少数民族幼教同行的好评。2014年4月,受中外友好教育协会的邀请,带着《幼儿“诗画”教学》前往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广受好评。

2016年1月,冯艳宏担任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组织带领全园教职工,确立了“保教并重、智能结合、立体交叉、全方位进取”的办园方针和“单项突破、综合训练、知情意形、和谐发展的教改宗旨”;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十层金字塔”管理框架——牢记一个宗旨,依据两套《法规》,设置三层机构,争创四个一流, 强化五种技能,行使六项职能,坚持七立七改,实施八级科研课题,抓好一日常规九个环节,工作“十心”全心全意。制定了幼儿园一日值班长岗位职责等系列制度,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三期循环”、“四项标准”、八大主题、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幼儿园园本文化。明确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愿景:打造一批德才兼备的名师彩虹团队,创建一所富有文化内涵的童话式儿童乐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正确理念,让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幸福美好七彩童年!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十佳”幼儿园的评估认定,幼儿园被市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

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山东电视台《时代先锋》、滨州电视台《新闻人物》、《祝你幸福》杂志、《学前教育周刊》、《山东教育》、《滨州日报》、《滨州史志》、《鲁北晚报》名园长访谈分别就 “冯艳宏——用诗画成就教学梦想”、“冯艳宏——将人生诗意进行到底”和“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七彩童年”等对其所做的工作多次做过专题宣传报道。

冯艳宏所撰写的“效仿灯烛与春蚕,燃烧吐丝甘奉献;育花园中勤耕耘,收获硕果为明天!”被收入中华名人格言,这也是冯艳宏一直遵循的工作座右铭。

付青亮

大山里的红烛

——记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教师付青亮

付青亮,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5年来,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他扎根青州市偏远山区,把一切献给了学生,把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先后荣获“青州市十大名师”、“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选择就意味着担当

1992年,益都师范学校毕业后,付青亮主动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学校,义无反顾地来到青州市西南山区学校工作。25年来,从石岗头初中到孙旺初中、王坟初中,再到离家更远的传泰希望小学,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搬来搬去始终没有离开大山,没有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刚开始,他任教的学科是初中语文、历史,来到传泰小学后他几乎成了全科教师,语文、品德、科学、安全教育,他都教。这些年来,岗位在变,学生在变,但他幽默风趣、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始终不变。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哪一级学生,都喜欢到他的班级上课,他所担任的班级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 1998年山东省高考状元杨万利、2007年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尹欣欣、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景光强,都是他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学海无涯苦作舟。25年来,付青亮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对教学孜孜追求,虚心向前辈和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他的语文课、历史课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幽默风趣、清新自然、轻重有致、充满激情。2000年9月,他被评为青州市优秀教师,2003年6月被评为青州市历史教学能手,2004年2月示范课《汉朝的中外交流》荣获潍坊市历史优质课一等奖,2006年6月被评为潍坊市历史教学能手,2007年9月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2009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探索者的脚步永不停止。2009年,他主导的科研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优质教育中运用策略、方法的研究》获山东省一等奖。2010年5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课题获国家级二等奖。 2010年10月金点子《双“123”轻负高效写作模式的实践策略》获潍坊市一等奖,并获青州市政府教学成果奖。2011年9月,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教师。2011年12月,被评为青州市首届十大名师。2014年4月,被青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青州市劳动模范。

2016年9月,因工作需要,他来到了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担任四年级语文、科学、安全教育兼班主任。传泰希望小学是一所山区学校,同时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项目学校、潍坊市双改联盟学校、青州市课改窗口学校。领导慧眼识才,把付青亮安排到这所学校,正是为了让他发挥教改特长,大展宏图,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付青亮不负众望,已经在小学教育的领地里大显身手,小有成就。他最忙的就是校本研修和乡土课程开发。围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指导思想,他立足当地资源和学校实际,以“多才多艺、快乐成长”为核心,设计开发了“七彩阳光”校本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他利用校园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蔬菜,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校园的边边角角见缝插针,开辟菜地,种下一粒粒种子,在热切的期盼和渴望中种子萌发,蔬菜在孩子们的关爱下开花、结果,孩子们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他们的成长也充满了乡村气息和味道。现在,付青亮把耕读文化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校本课程组织开发实施,在学校支持下,农耕苑、耕读博物馆、耕读长廊、耕读讲堂正在建设完善中。独辟蹊径的耕读文化课程让乡村的孩子更好地“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