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歌唱演员于文华在微博称:著名词作家阎肃因脑出血于空军总医院去世,享年85岁。随后,于文华又否认了此事,微博发文称“郑重声明:刚刚所转严肃(阎肃)老师的消息不实,严重失误,向老人家及家属严重道歉!”而在26日晚,有网友在微博晒出数张杨坤疑似被警察带走的图片,并配文暗示其似乎因吸毒被抓。之后有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该照片实为数天前杨坤回家乡开演唱会时安排的安保人员。

现在网络上出现谣言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一天时间,网络上同时出现两条引爆舆论话题的谣言,就非常罕见了。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这两件事的来龙去脉,以便您能对这两件事有更深入的了解。

著名词曲家阎肃被去世

阎肃,1930年在河北保定出生,是知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很多人也是听着阎肃老先生的歌长大的。

展开全文

10月27日上午8时42分,女歌手 @于文华 在其微博中发文称“一位快乐的老者、一位为大家带来无数优秀作品的大家——阎肃老师,因病今日于空军总医院去世。愿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一路走好!”

然而还不到一个小时时间,于文华又发微博“郑重声明:刚刚所撰阎肃老师的消息不实,严重失误,向老人家及家属严重道歉。”慌乱之中还将阎肃老师的名字打错。之后,于文华再次删除该微博并重新致歉,“就刚刚误转阎肃老师的消息不实,郑重向大家道歉,向家人道歉!”

虽说于文华很快删除了微博,但为时已晚,众多知名媒体又一次不经核实,仅仅抓住这唯一的信息源就开始传谣!

对此,阎肃之子阎宇发微信朋友圈表示,“谢谢众亲友的关心,阎老爷子脑梗昏迷后,在众多亲友,各部位,空军,总政,军委首长,中央领导的关心下,从重度昏迷已转为中度,当然也要表扬老爷子自己的努力。目前一切平稳,再次谢谢大家的关心。”

著名歌手杨坤被吸毒

10月26日,有传言称杨坤因吸毒被抓的传言,随后,杨坤工作室否认此传闻,称网上视频和图片系杨坤内蒙古商演后台拍的,至于“吸毒被捕”之类则纯属某些网友曲解和抹黑。杨坤稍后也通过微博上传吃火锅的秒拍视频,懒理吸毒传言。

10月26日晚,歌手杨坤通过微博上传吃火锅的秒拍视频,并俏皮的写道:“杨大爷吃羊大爷!”懒理吸毒传闻。视频中,杨坤身穿休闲装,手端大盘生羊肉片,和大家打招呼,介绍道:“杨大爷开涮了!”并将羊肉片放到火锅里,和朋友们开心享受美食。

据悉,吸毒传言的曝光源于一组网友发布在微博上的照片,但该爆料网友随后删除了微博。照片实为一天前杨坤回家乡参加“中蒙歌会”时安排的安保人员,对于该事件杨坤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气愤,称艺人与工作室都不愿意与吸毒二字挂钩,并表示被人黑了。

中国明星谣言盘点

刘德华多次自杀身亡

闫肃个人资料,闫肃个人图片

身为香港当红巨星,刘德华这个天王级的明星在媒体面前显然不止自杀过一次。有人细细历数过一次,仅2006年,刘德华就被网络等媒体“误杀”了13次之多。当然,在林林总总的“误杀”中,不乏跳楼亦不乏被黑社会枪杀事件。这真是迎合了那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过,身为一个口碑极好的明星,刘德华显然对此更具大智慧,总会不动声色地出入各种场合适时地为自己辟谣。由此看来,演艺事业突发猛进内心敬业的刘德华先生只有被人“误杀”N次才能得到善终。真可谓,刘德华这个好明星也算是个苦小孩。

沈殿霞重病身亡

娱乐八卦有时真的很无耻,谣言更是令人极度反胃。2006年10月22日晚,香港媒体和网络忽然惊曝一则消息——“肥肥已在22日晚8点50分去世”!甚至言之凿凿,并称“香港消息:香港无线开心果沈殿霞小姐于今晚8:52在香港玛丽医院与世长辞,享年58岁。”

而后,迫于无奈,为还原病情真相,肥肥的爱女郑欣宜不得不亲自现身上阵,借自身博客予以公布妈妈的病情。而后,郑欣宜借博客中的点击率同时抒发自己的“无边大爱”:“妈妈万岁万岁万万岁”。而后,几经媒体的恶意“谋杀”和扑朔迷离的八卦式终极猜测之后,沈殿霞历经磨难,终于在“大爱无边”的娱乐情绪中含笑出院。

中国式的娱乐八卦显然已步入一个另类的“生死误区”,而这个“误区”则在于别有用心恶意地对艺人的生死予以终极猜测,以例为证,前有高枫临死被人打上身患“艾滋病”的嫌疑,后有沈殿霞莫名“辞世”。这真是,娱乐新闻无底线,媒体胜似娱乐狗。而这种娱乐狗的最大特征无疑就是艺人活着时诅咒,死后争相恐后地致敬或予以变相“表彰”。

王菲隐退歌坛

毫无疑问,有关歌坛天后王菲的一举一动在媒体或狗仔队的眼里均属绝佳猛料。日前,相应媒体又传来一则消息——“王菲隐退歌坛”!据娱乐策划人田金双本人猜测,这起娱乐新闻背后的始作蛹者亦属王菲的经纪人陈家瑛和当日采访陈的媒体记者。

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有二:其一,陈家瑛语焉不详的关于“王菲今年36岁了,该有的都有了”这句话经过媒体记者报料和猜测之后,遭遇各媒体的误读。其二,陈家瑛而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再度解释说:“可能是那位记者误解了自己的话,当时,她想表达的意思是———就王菲目前的情况来看,她希望这一阶段能有更多...己的空间,并非说她要退出娱乐圈。”而后,媒体再度披露王菲全国巡回演唱会正考虑在明年春节期间展开,初定10场。至于事情的进展如何,其中谣言背后的含金量和胜券指数,自然不用老田多说。

不过,不管此娱乐新闻系媒体的误读也好,其他人炒作也罢,以老田之见,这事放在当红歌星王菲的身上亦很正常,亦不会招来怒骂。如果这事搁在其他明星身上,那种惨遭恶骂和炒作嫌疑背后带来的负面新闻效益绝对是招来恶骂连连。

石小群身患忧郁症神秘入院

谣言天天有,今年特别多。继尤小刚《康熙王朝》热播之后,剧中出演惠妃的石小群亦成为被偷拍的对象。据一自称对娱乐界很负责的网友兼狗仔队员偷拍报料:2006年12月10日,女星石小群意外现身北京医院,从车上取出一张诊断书,快步走向医院。行程中,石小群对身边的疾行的车辆竟然全然不知躲避。而后,媒体报出石小群入戏过深身患严重忧郁症神秘入院的内幕。

但时过十数日,随着石小群平安夜生日会的举行,对此事不做任意正面回应的石小群含笑上阵,在赵宝刚和尤小刚的力挺下,借圣诞之机与众多粉丝现场大跳辣舞。而石小群此番行为,亦无形中击碎此前其身患严重忧郁症的偷拍传言。同样,透过“偷拍石小群”报料事件,亦在业内无形地揭开中国狗仔队的娱乐道德底线这一从业道理和偷拍尺度的问题。

林青霞夫妇离婚

2006年年初,51岁的林青霞频频传出婚变新闻,外传老公邢李火原身边有一位育有一子的第三者,3月,她与老公连袂出席颁奖典礼,试图打破谣言。同时,亦有香港明报周刊指出,邢李火源购进800坪大的土地,有意盖豪宅送给林青霞,只是没过几天,香港媒体又来个大翻盘,报导林青霞搬出夫宅,疑似与丈夫分居的消息。

不过,面对此前沸沸扬扬的离婚传言,林青霞不肯多回应,前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只是表示林爸爸已经从电视新闻获悉女儿与女婿传离婚,虽然老人家不相信,但还是不断追问林青霞,所以孝顺的林青霞站出来希望媒体停止不实报道,以免父亲情绪受影响。而丈夫邢李火原也打破沉默,让助手出面否认离婚传言。

对此,娱乐策划人田金双声称,谣言止于水,林青霞和邢李火意想在一衷莫辩的媒体之读面前从内心反击谣言的话,最绝佳的方式就是双双面前媒体的镜头,同时拿出自己的结婚证书,才能真正打破分居和离婚的谣言。

黄圣依惨遭封杀

闫肃个人资料,闫肃个人图片

此前,在娱乐圈一直盛传着黄圣依在港台地区惨遭封杀的传闻。据悉,该传闻是由周星驰公司执拍的《功夫状元》一戏引起的,媒体报出该传闻后,该戏正在港台热播,效果亦很好。对此,黄圣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想可能是他们在自我炒作,而且他们在这么久的时间内炒类似的换汤不换药的话题,我相信大家早都了解事情的经过,还这样不停地翻来覆去地说,我只能理解为他们是在自我炒作。”

而后,黄圣依、那辛亲密接触之后,黄圣依迅速与那辛所在的公司签约。随后,两方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强强联手,通过音乐、演艺等多方面的娱乐营销整合和明星包装策略,近而将黄圣依这个演艺产品一举推向国际市场,打造成国际大牌。很显然,历经从“星女郎”到“那女孩”的风云锐变,黄圣依出突意料地用自己的实际动作一举打破惨遭封杀的传闻。

借此,娱乐策划人田金双亦指出,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公司或个人均无封杀某个艺人的可能性,有例为证,“李保田戏霸案”中各多公司联手封杀李保田即是前车之签。毕竟,封杀明星,个人无权,法律唯是。

当事人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杨坤吸毒被抓”的传言仅仅存活了不到一天,而著名词作家阎肃去世的消息存活的时间更短。在这样的情节反转剧中,尤其是谣言传播过程中,涉事人员及家属受到巨大伤害,广大网友也被忽悠。而这些,都是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所需要警惕发生的。

网络社会中,尤其是进入到自媒体时代里,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爆炸。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器官。我们的手机、电脑都随时弹出一些或者让我们感兴趣或者无兴趣的话题。有些新闻,无关紧要;有些新闻,却会导致当事人及家属无比受伤,他们也是这些假消息或谣传的直接受害者。

同时,广大网友也是受害者。有的新闻,我们一眼掠过,有的新闻,我们却投入了真情实感。比如,杨坤的粉丝,在看到杨坤吸毒后可能会无比痛心;阎肃老先生去世,喜欢他创作的歌曲的歌迷必然会无比伤心。然而,当情节反转,事实澄清,投入了情感的网友可能就会感觉受到了欺骗甚至是戏弄。

网络社会、信息社会的繁荣,不能以牺牲这个行业的真实性与公信力为代价。这一方面要求所有的自媒体管理者以及广大网友,切实发表负责任的、真实可靠的信息,还要求广大网友不要轻易转发没有可信度的信息,拒绝以讹传讹。但是,对于一些粉丝众多的明星与大V来讲,更要注意自己发出的每一条信息,这是由他们的影响力所决定的。

在建规立制方面,早在2013年9月,两高就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也就是说,在制止网络谣言等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将其列入刑法层面。

传播虚假信息怎样才会被定罪

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将正式施行。根据这部新修订的法律,今后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等等行为,将有可能触犯刑律,最高可获7年有期徒刑。而以往,这些违法行为是只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的。

有人说,于文华好险啊,她那个谣言再晚几天,就有可能坐班房了。其实这个说法,属于天大的误会。确实,10月27日,歌手于文华在微博上爆料老一代词作家阎肃去世,很快就被证明消息不实,于文华及时发布微博郑重致歉,跟进报道的媒体也速发声明道歉。但是,这么一件事,即便赶上11月1日,也不可能成为“微博造谣入刑第一案”。这其中有些常识是需要普及的。

先来看《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于文华那条严重失实的消息,哪怕确属她自己编造的,或者明知虚假而故意发布,也显然与“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无关,那么她此次的行为,就跟《刑法修正案(九)》八竿子打不着了。而即便她的失实消息涉及的就是“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如果无证据证明她“明知是虚假信息”,还“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其行为也没法被定罪。

可见法律条文是严密的,我们切不可上“标题党”的当;也不能说风就是雨,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家从此就噤若寒蝉了,该传播的也不敢传播了。

《刑法修正案(九)》如此规定,所遵循的原则,其实就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原则”。这个原则源自著名的1964年“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警察局长沙利文状告《纽约时报》,认为该报在警方平息小石城骚乱时滥用武力的报道中损伤其名誉,并要求《纽约时报》赔偿50万美元。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沙利文最终被裁定败诉,大法官布伦南在其法律意见中是这样表示“实际恶意原则”的:

“我们相信,宪法保障这样一种联邦规则:禁止政府官员因指向他的公务行为的诽谤性虚假陈述而获得损害赔偿,除非他能证明(被告)在制造虚假陈述的时候实有恶意,即,被告知道陈述为虚假而故意为之或者玩忽放任,根本不在乎真假与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若要指控记者的倾向性报道存在实际恶意,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指控。换言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

“实际恶意原则”后来又有所扩展,不光是针对政府官员和知名人士,也不光是针对记者的报道,对普通人亦如此——只要他不是出于实际上的主观恶意,误信误传了谣言,那么他就“有过”而“无罪”。如果他的过错足够大,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或伤害,那么可以通过民事法律途径予以处理。

于文华的情况,即属此例。理论上说,阎肃或其直系亲属是可以向于文华主张民事权利的,但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再加上于文华已及时真诚致歉,阎肃的儿子才明确表态,不怪于文华老师。那么这件事情,就既跟刑法无关,也跟民法无涉了。

当然,这样说,并非要为那些在社交媒体上造谣、传谣的人喊冤叫屈。造谣、传谣肯定不对,而且触犯刑律者必须被治罪。但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保护正常的舆论环境,也是必须的。

原文链接:http://www.bbaqw.com/ht/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