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封面故事

“让乡村生活更美好”这是宋娜的微签名。作为“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总设计师,她为乡村振兴输出自己的“美丽创意”与“美学设计”。

怀揣着“乡愁”,抱持着“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宋娜身上还流淌着对乡村文明的传承、敬畏,对自然的随顺。

初见宋娜

2月6日14:40,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一所民居改造的办公室内,宋娜正与从济南赶来的创客探讨合作模式。长形木桌后,宋娜穿着青色对襟棉袄与棉裤,围红色围巾,头戴黑色礼帽。

一个“洽谈”紧接着就是下一个“洽谈”。15:30,宋娜与朱家林创客中心平台上的入驻创客谈创意;16:00宋娜被通知市里领导来视察工作。18:30,宋娜和燕筑公司的工作人员陆续回屋,宋娜说,“我晚上要带孩子回老家,咱们抓紧时间开始采访吧。”她看了一眼熟睡的女儿,说“孩子一定要自己照看,刚好赶上朱家林项目,不得已就得早上开车带来,白天交给爸爸照看,夜里开车一起回家。”

“醒一醒,小米,我们回家了。”晚上20:00,宋娜一家三口开车离开村子,回老家了。

展开全文

宋娜个人资料,宋美娜个人图片

▲朱家林老屋茶馆夜景。

回乡设计,承载着她的美丽“乡愁”与“故乡愿景”

“一个沂水人跑到沂南来振兴乡村?”宋娜是沂水人,2015年发起朱家林项目,并推动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发展到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选择朱家林是因为它是一个什么资源都没有的村子,北方到处都是这样的山村,如果它什么都有,也就轮不到我了。正因为它是一难啃的骨头,如果我把它啃下来,这种模式就可以向外输出,让更多...朱家林一样的小山村变成美丽的桃花源。”这是宋娜的初心。

读警校,专业是法律,因为热爱设计而在建筑行业闯荡,在全国各地参与了很多酒店设计案例。2008年宋娜在杭州成立设计工作室。2012年,她到中国美术学院陈设艺术研修中心进修陈设艺术,并返聘做了一年的教研工作。

从城市再返乡村,宋娜有一段乡愁,“我的老家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山村,比这里还要美,十几万亩都是桃花林,但很可惜十年前我还在老家过年,第二年我回家时已夷为平地,村民都搬到了安置社区里。我母亲经常唠叨,很多老人串门爬楼都上不去。农耕用具更是没有地方安置。”

“我们农村孩子往往被父母教育,好好读书去城市发展。但当我们成才回到故乡,故乡却依然是旧模样,我们一边怀揣乡愁,一边厌弃其粗鄙。如今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谈振兴乡村,是时候我们回家做点事,贡献一份力量了。”宋娜说,农村有农村的美,城市有城市的好,“设计完全不可同类”。

2013年,宋娜有机会“回家设计”,到临沂泉创意休闲园区做创意设计规划。宋娜把杭州的工作放下,潜心在这里工作三年。一边做马泉的工作,一边与当地群众聊天。由此听到了百姓的心声,“那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老百姓一起发展,我们如果整体换血成为城市人,则会失掉农业文明的传承。因为一我们不会种地,二我们得发动群众,三我们要引导更多的人才返乡,特别是年轻人,打造一个平台为乡村输入新鲜血液,输出和培养人才。”因此,朱家林定位于“美丽乡村供应商”,打算将来对外输出“美丽乡村”模式。

她的美丽乡村愿景感染了更多设计师加入,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项目共建人、建筑师孔祥伟说,“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像朱家林这样的小山村,房子也是石头砌成的,很古朴很质朴,周边群山环绕。后来我带着这种影响走到城市,学习绘画、学习设计,然后一直在城市里做了近二十年的设计,但是乡村一直在我的深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直想有机会能否回到乡村,去从事一些设计。”

“万象耕心”:造房子等于造心、造“世界”

“朱家林在大山里,这里太穷了,过去十几年里,年轻人外出打工,这里只剩下了守望的老人和儿童,也就一百来户人,”最初发起时宋娜跟着当地村干部挨家挨户去走访,一位85岁的独居老人发了三天的高烧,根本起不来床,村子里没有诊所,儿女都在外打工,他更是不可能到镇上去买药就医。

“孤独感与不便深深触动了我。”如今村子里盖了一座“朱家林林医馆”,由沂南县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投资,传播中医文化,并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预计春天营业。

而朱家林的《朱子家训》里也着重推广“孝道”。“孝老的根本应该是让老人活起来,获得新的生命感受。”宋娜说,自从朱家林项目活起来后,很多老人走出家门在村子里工作,见到世界;世界也见到了朱家林人。“有老人拉着我的手哭了,说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人,如果没有朱家林的活跃,老年人就是独居在家。”如今朱家林,老人们串门、做工,重拾生命存在的价值。

“当初他们很多疑虑,最怕搬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村庄。”宋娜告诉他们是共建共享模式,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翻新和再造,“回家设计,保留原有的所有乡村肌理,保留乡土环境,保留旧的建筑,保留所有树木。”

“目前农村振兴搞景区,都是把地圈起来,建立很多围墙,既隔阂了人更隔阂了人心。乡村建设中不能把老百姓边缘化,否则有能力的还能继续打工,没能力的是连种地的权利都没有了。会造成很多人的恐慌。”宋娜介绍,朱家林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至于如何输出“美丽乡村模式”,宋娜和她的设计团队打造了一个“朱家林”标准,设计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采用石头、木头等本土生态建筑材料,呈现了一种平和、素朴、随顺的和谐之感。“乡村设计需要大量的在地设计,只有一个图纸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在这里生活,了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文明,还要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升起,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风向是什么,你只有了解一年四季的气候变换,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他们的习俗,你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乡村设计师。”

据介绍,在乡建过程中,设计团队启用了本村的老石匠、老泥瓦匠、老木匠,尊重他们的智慧,更稀罕他们的手艺。“老工匠造房子遵从‘安分守命,顺时听天’,比如朱家林的干碴墙石头房,其实也是沂蒙山区传统的砌墙方式,一方面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体现了匠人们的造房智慧,看似用石块随便垒砌,可是却比水泥混凝土牢固。因为所有石块之间的错缝勾连。一块块石头俨然一个整体。”

就在朱家林静吧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树的《造房子》摆在显眼处,扉页上写着,“每一次,我都不只是做一组建筑,每一次,我都是在建造一个世界。我从不相信,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存在。”

宋娜个人资料,宋美娜个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