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中学高考语文押题卷(北京卷)

命题人:四中老梁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象征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痣。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划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京剧《西游记???·???金钱豹》中的金钱豹即用勾脸,脸膛贴金,脑门上勾豹头形花纹,脸蛋上勾金钱图形,成为一种复杂的花脸,用以表示豹的凶猛。“勾”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如上所述,代表脸谱的一种类型,另一种是指在脸上勾划脸谱的手法,在脸上画勾、抹、破各种类型的脸谱时都用笔来勾划,揉脸的眉目面纹也常用笔来勾,因此勾脸也就成为在脸谱上勾划脸谱的通称。

展开全文

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小说、评书中说宋朝初年的开国功臣郑子明雌雄眼,相貌丑陋,郑子明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典型人物。

(取材于《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典韦 wéi 纹理 B. 敷银 fū暴躁

C. 脸膛 táng勾划D. 蘸白粉zhàn七星痣

2.下列关于京剧脸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具有民族特色,最常见的说法是来源于假面具。

B.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人物的刻画是由脸谱中某些色彩决定的。

张俞演员个人资料,张瑜年轻照片

C.脸谱,由最初的只是夸大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一种图案艺术。

D.抹脸,又称粉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是一种饰伪性脸谱。

材料二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近200年历史。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青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

“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下列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四大徽班”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

B.汉剧易于京人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汉剧演员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

C.善演名剧《辕门射戟》、《黄鹤楼》的龙德云,在业界榜上有名,在剧班之中担任领班。

D.以下名家和名作表述准确无误:李六《扫雪》;王洪贵《击鼓骂曹》;龙德云《辕门射戟》;余三胜《定军山》。

4.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腔兴盛并一统京城舞台,是在乾隆中叶以后。

B.“四大徽班”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等诸腔并奏,仅在演唱徽调时除外。

C.汉剧声腔中的二黄、西皮带有徽戏的影子。

D.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国剧之称。

5.结合材料二,概述京剧形成的过程。(4分)

材料三

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

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在金院本角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角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最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

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 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角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角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

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做工,元人称手儿 ,后世称为身段 ,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内。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所以也包括在科中。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专职检场,由零碎角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元杂剧的科和南戏的介一样,基本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段动作,虚拟地反映生活,而且与砌末结合,虚实相生;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为中国戏剧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6.下列对元杂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多一人主唱。

B.元曲四大悲剧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C.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D.金院本角色分行为旦、末、外、净、杂,其中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

7.请你结合以上三个材料的内容,综合谈一谈,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有哪些因素?(3分)

8.元杂剧的形成都吸取和继承了金院本和宋杂剧哪些方面的特色?(4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续欧阳子朋党论

苏轼

欧阳子曰:“小人欲空人之国,必进朋党之说。”呜呼,国之将亡,此其征欤?祸莫大于权之移人,而君莫危于国之有党。有党则必争,争则小人者必胜,而权之所归也,君子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疏小人唯予言而莫予违人主必狎之而亲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则奉身而退乐道不仕小人者不得志则侥幸复用唯怨之报。此其所以必胜也。

且夫君子者,世无若是之多也。小人者,亦无若是之众也。凡才智之士,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孔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 仁。”未必皆君子也。冉有从夫子则为门人之选,从季氏则为聚敛之臣。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昔栾怀子得罪于晋,其党皆出 奔,乐王鲋谓范宣子曰:“盍反州绰、邢蒯?勇士也。”宣子曰:“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王鲋曰:“子为彼栾氏,乃亦子之勇也。”呜呼,宣子蚤从王鲋之言,岂独获二子之勇,且安有曲沃之变哉!

愚以谓治道去泰甚耳。苟黜其首恶而贷其余,使才者不失富贵,不才者无所致憾,将为吾用之不暇,又何怨之报乎!人之所以为盗者,衣食不足耳。农夫市人,焉保其不为盗?而衣食既足,盗岂有不能返农夫市人也哉!故善除盗者,开其衣食之门,使复其业。善除小人者,诱以富贵之道,使隳其党。以力取威胜者,盖未尝不反为所噬也。

曹参之治齐曰:“慎无扰狱市。”狱市,奸人之所容也。知此,亦庶几于善治矣。奸固不可长,而亦不可不容也。若奸无所容,君子岂久安之道哉!牛、李之党遍天下,而李德裕以一夫之力,欲穷其类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不旋踵而罹仇人之祸也。奸臣复炽,忠义益衰。以力取威胜者,果不可耶!愚是以续欧阳子之说,而为君子小人之戒。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之将亡,此其征欤 征:争夺

B.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 睽:背离

C.愚以谓治道去泰甚耳 泰:安定

D.诱以富贵之道,使隳其党 隳:毁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祸莫大于权之移人 又何怨之报乎

B.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农夫市人,焉保其不为盗

C.昔栾怀子得罪于晋,其党皆出奔 开其衣食之门,使复其业

D.君子以道事君愚是以续欧阳子之说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凡才智之士,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 (2 分)

⑵欲穷其类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不旋踵而罹仇人之祸也。 (2分)

12.苏轼认为君王防治朋党之祸应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请简要概括。 (4 分)

13.断句:(5分)

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疏小人唯予言而莫予违人主必狎之而亲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则奉身而退乐道不仕小人者不得志则侥幸复用唯怨之报。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8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晴天突变,大雨涟涟,这让作者在梦中回想到了冷雨湿衣的痛苦经历。

B.颔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达了与该诗相类似的情怀。

C.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全诗语言简明轻快,与内容情感浑然一体,和谐自然。

D.诗人写眼前所见之景,也写心中推想之情,实写了从床头小景到千里稻田,承转自如。

15.没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句是( )(3分)

A.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

B.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

C.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D.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16.同一景象,在不同诗人笔下,可以寄托不同的感情。“五更桐叶最佳音”,写到了雨打桐叶的景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此景象的诗句是“,、”,借此表达了情感。(4分)

请结合《苏秀道中》中的相关诗句,说说曾几借此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17.请从手法,情感等方面对“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两句,加以赏析。(5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登高望远,俯瞰尘世,常常令人胸襟开张,感慨万端。不同的人,境界情怀又多有不同,于是便收获不同的诗句。悟哲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生发出“① , ”的千古哲思;叹身世,则有杜甫登高“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慨叹。王勃登滕王阁,写下了千古名句:“③ ,秋水共长天一色。”荀子想到登高则另有所得,看到了外界条件的作用,说:“吾尝④ , 。”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3

听听那冷雨

余光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①(liào qiàoliào qiào),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25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土地上弥天卷来,灾难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大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②(pāngpāng tuó tuó),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 和pluie 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20 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 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河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③()。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情调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25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20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在。听听那冷雨。

【注】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评论家,祖籍福建。

注:①安东尼奥尼,意大利当代电影导演。②这篇文章写于1974年,离作者1949年离开大陆整整25年。③傅聪,傅雷之子,英籍华裔钢琴家。④马思聪,广东人,现代小提琴家、作曲家。⑤“云”和“电”的繁体字分别是“雲”和“電”。

19.在文中横线①、②、③处,填写出汉字和拼音(3分)

①②③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听听那冷雨”中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二是表现因“发上下一点白霜”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B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由“雨”展开联想,由雨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张俞演员个人资料,张瑜年轻照片

C.“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经过提炼了的细节传达出了作者的离怨乡愁。

D.本文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 “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E.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1.文章结尾处说“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记忆”前加“青苔深深”,对表现“记忆”有什么好处?(4分)

22.从文章第一、三段中看,作者是从几个角度(或侧面)来写雨的,请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5分)

23.文中“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两个划线的句子,被评论家称为诗化之笔,请说说这些句子的诗味在哪里。(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互联网大潮催生了大批量的网红,像papi酱,咪蒙等等,他们的一段小文,就会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他们的一段视频,就会引来观者的点赞,他们没有傲人的外貌,却不缺乏粉丝的追捧,他们的成功轨迹彻底颠覆了古人“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厚积薄发的思想。他们的口号是:出名要趁早。

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可以谈谈你对网红的看法,也可以谈谈古人“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的思想。

②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人生A4纸视频,拿一张A4纸画一张30乘以30的表格,每个格子代表你人生中的一个月,你的一生就会在这张白纸上显现,如果你是18岁的少年,那么,你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在这剩下的四分之三里,你将想如何走过?

③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中,有一段诸葛亮利用七星续命术来祈求延续自己生命的描述,请你结合出师表一文,谈一谈诸葛亮的祈命理由是什么,你作何评价?

原文:“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人生不仅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②请以“重读大师”为题,写一篇文章。作家作品任选。

说明:

参考答案于6月3日公布在“读史有智慧”微信公众号:dushiyouzhihui

关注公众号!高考前还会每天推出一道高考作文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