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连载:张扬与《第二次握手》罪案始末(14)

这段视频来自作者故乡河南省长葛市宣传部制作的专题电视片。张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深情地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科学的春天,也没有自己现在的自由和幸福!”

1996年12月18日晚,中华文学基金会副总干事郑仲兵来电话,先聊了几句家常,接着问道:“你知道何泽慧吗?”

我说:“知道。”

“她是什么情况?”

“她和丈夫钱三强都是著名物理学家,在中国和在国际上都有很高声望。他俩同为法国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的高足,得到过约里奥-居里夫妇的不少帮助。她最突出的成就,是四十年代在法国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一起发现了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而在那以前,科学界只知道原子核受中子轰击后的‘一分为二’。”

“四十年代后期,她和钱三强返回中国,共同筹建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亦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再往后,她又参与筹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何泽慧对新中国的反应堆、加速器和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贡献。钱三强教授前几年逝世,何泽慧则至今健在,年纪八十多岁了吧。她是1980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唔,你问起她干什么?”

“嗬,你这么清楚!”郑仲兵讶然。

“她是《第二次握手》中丁洁琼教授的原型之一。”

“原来如此。”郑仲兵说,“是这样的,何泽慧有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词,想公布出来。但她历来不喜欢接触记者作家,我们给她先后介绍了七个,她都不愿意会见;后来,我想到了你……”

“哦,我是第八个。”我笑笑,“我乐意会见何泽慧教授——如果她同样乐意会见我的话。事关南京大屠杀,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说话。”

“那好,那太好了。”

展开全文

“这样吧,你跟何泽慧先别提我的名字,我这名字今天很多人不知道。你就说是《第二次握手》的作者。今天三十五、六岁以上有些文化的中国人都还记得这部书,对这部书有记忆,有感情,特别是科学家们……”

“好吧!”

一周后,1996年12月25日下午,我在中华文学基金会所在地“文采阁”会见了何泽慧院士。在场的共有七、八个人,其中有郑仲兵和《华人文化世界》杂志主编姜诗元,编辑邢小群,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两位研究员,他们是何先生的学生和助手。

原来,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拉贝先生担任南京国际中立区主席,和其他国际友人一起尽力保护中国难民,因他的努力而得以生存下来的中国人估计不下二十万;除此之外,拉贝还拍摄了大量照片,写了上千页日记,详细记录了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实况,并把这些东西带回了德国,向希特勒和德国当局作了报告。他因此受到法西分子的警告,被迫缄口不言。

何泽慧当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女,刚从清华大学毕业不久;为了使祖国强大起来,她选择了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弹道学作研究课题,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西门子公司进修。拉贝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女儿和外孙女都是在中国出世的。他对中国人民有很深的感情。他很喜欢何泽慧,常邀这个中国姑娘去他家,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惨状,给她看那些照片和日记……

何泽慧深受刺激,从此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

拉贝先生于五十年代逝世。1996年冬,他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公布了他的日记,在世界上引起震撼。

我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了拉贝生平和他的日记,这些报道引起了何泽慧的注意。

她非常激动,一反常态,亟盼站出来作证,说出当年的一切,并因此导致1996年12月25日与我在“文采阁”的会见。

不久,我发表了报告文学《“我认识拉贝”——何泽慧院士和她的证词》。

这篇报告文学影响很大,被多家报刊转载。

何泽慧出身名门,年轻时容貌美丽,娇小玲珑。她身穿一件肥大的粗呢黑外套,里面的衣服也不怎么样,说是孙女穿剩下给她的,衣领和袖口打着补丁;她满头白发,略显散乱,在脑后挽成一个很不讲究的发髻。在座第一次见到她的人都讶然: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物理学家之一,中科院院士,竟如此朴素!

何泽慧性格外向,举止豪爽,快人快语。共进晚宴时,她一面熟练地用着刀叉,一面随口道:“今天是圣诞节呢。”

席上,陪同她前来的吴小梅研究员对我说,何先生从来拒绝会见日本人,拒绝访问日本,拒绝参与任何跟日本合作的研究项目。吴小梅说,他从前不懂这是为什么,今天才算理解了!

陪同何先生前来的李惕碚研究员(后来也成为中科院院士,还是北京大学教授)告诉我:“二十来年前,我看过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令我惊讶的是,你书中写到了云南高山站!

当时我寻思,这书是谁写的?他怎么知道情况的?我在那座高山站工作了十年。在中国,干我们这一行的人太少,而且即使是干我们这一行,研究物理的,很多人也没听说过高山站,不知道高山站是做什么用的……”

我不知该从何说起。自1957年获悉吴健雄和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后,我就一直注意搜集、研究中国和华裔科学家的传记材料,注视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特别重视其中的女科学家、女物理学家和女核物理学家。

在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中,中国女性的处境比男子要艰难得多,她们的生活态度也坚忍不拔得多;但也许正因为如此,她们之中的优秀者一旦取得成就,也显得更加奇彩焕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比男性同胞同行中的佼佼者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智慧、美丽和伟大!

吴小梅的个人资料,吴小梅好听的歌

我国另一位著名女核物理学家王承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有一次从北京乘火车去天津出差,一位助手在途中告诉她,社会上流传一部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书中的女主人公之一丁洁琼,都说有点像您啊?

吴小梅的个人资料,吴小梅好听的歌

王承书是张文裕的夫人,她和丈夫都是新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张文裕是中科院第一代院士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第一任所长;此外,他们还是李政道、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像对吴健雄、何泽慧等女物理学家一样,我对她的史实作过认真研究。她和她们一样,都是“丁洁琼”的生活原型,当然会“相像”。

此外,我还研究过林巧稚、林兰英、黄量等中国老一辈女科学家的材料,她们的形象共同凝成了《归来》中的“丁洁琼”,包括我舅舅青年时代的恋人,那位美丽出众的女物理学家……

(立法网新媒体中心摘编)